【明報專訊】足踝扭傷十分常見,在凹凸不平路面上走路及跑步,巴士煞車時站立不穩,運動時着地失誤等原因,都可以令足踝外側韌帶過度伸展和拉傷,俗稱「拗柴」。若是一級輕微撕裂,一般兩星期便能復元;二至三級較嚴重撕裂,除了韌帶受損,腳眼附近位置會瘀腫發熱,亦有可能出現關節移位、腓骨或第五指骨骨折,或需石膏固定及拐杖助行,復康時間將長達8星期甚至更長。
Read more
【明報專訊】市民在保健中心丶按摩館等不同場所,接觸到的治療儀器愈來愈多。近年流行按摩槍丶紅外線燈,亦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治療產品,經常聽病人說買了各式儀器回家,自己做物理治療。到底何謂物理治療?這些儀器和物理治療有什麼關係?
物理治療是西方醫療體系內的醫療專業,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由物理治療師為個案問診及作臨牀檢查後,針對問題提供具科學根據的非藥物治療,從而治療病患,減輕痛楚,促進身體功能復元,以及進一步提升身體能力,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素。
Read more
【明報專訊】受疫情所困不能外遊,城內遠足郊遊活動成為大熱,加上「單車屯馬線」新啟用,不少市民趁假期動起來。
急症科專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提醒,如市民平日少做運動,突然增加運動量,容易因體力不支或身體未能適應引致意外,隨時樂極生悲!即使只是享受家庭樂的單車遊,也不要忘記運動前後做伸展,減低受傷風險。
Read more
【明報專訊】歌手容祖兒經常在網上分享運動心得,早前便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跳5分鐘繩等於慢跑半個鐘」。註冊物理治療師王智鵬指出,如跳繩的強度足夠,消脂效率的確可比慢跑更高。不過,要每日跳繩5分鐘,或者有人會覺得悶,他建議加入其他健身動作,成為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令動作更多元,可鍛煉不同部位的肌肉,讓訓練更全面。
Read more
不少年長女士都會面對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其中尿滲、失禁十分普遍,嚴重更會影響日常生活。原來女性較男性出現失禁的機會高出一倍。不過,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婷婷指出,超過八成的女性失禁問題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例如患者可以透過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肉,學習自行控制小便,有助紓緩失禁情况。
Read more
【明報專訊】有點年紀的人,都會認識美國經典卡通人物:「大力水手」Popeye(波派)。Popeye每次要保護女友,會先吃下菠菜罐頭,變身為肌肉男,擊退壞人兼情敵Brutus。Popeye有一個招牌動作,喜歡展示自己誇張的「老鼠仔」。醫學上有一個現象用上Popeye的大名,稱為Popeye’s sign,可惜它不是指「老鼠仔」像大力水手一樣發達。Popeye’s sign是肱二頭肌腱撕裂後的徵狀,肌肉收縮造成的凸出外形,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之後一樣,可惜卻無力退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