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更年期3類徵狀 易疲倦 脂肪增 性慾減 缺乏動力(養生帖)

【明報專訊】男性超過40歲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跟女性更年期相似的徵狀,這現象叫男性更年期,主要成因是男性荷爾蒙水平下降。男性30歲以後,荷爾蒙的水平每年下降大約百分之一,有些人下降得較其他人快,因此男性更年期徵狀更明顯。典型男性更年期徵狀可分為以下3類。(編者按:中醫提醒,要多加注意綜合調養,例如精神調養,減少雜念,節制性慾,睡前溫水洗腳,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適量運動鍛煉。) 男性也有更年期 3類徵狀:疲倦、脂肪增肌肉量下降 性慾減排尿有問題 1.整體徵狀:疲倦、脂肪增加、肌肉量及強度下降、身高下降、脫毛、潮熱、生育能力下降 2.心理徵狀:抑鬱、憂慮、缺乏動力及失眠 3.性及泌尿徵狀:性慾減低、勃起時堅硬度下降、陽痿及排尿問題 中醫角度認為男子「五八」(40歲)腎氣衰,髮墮齒槁……「七八」(56歲)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因此治療上重視肝、腎,用藥一般避免過於溫補,否則非但療效不佳,反而造成腎陰耗傷,濕熱內生。 相關閲讀:【性生活】五六十歲女性更年期陰道乾燥影響性慾?男性勃起障礙或與心血管病有關? ■食療推介:肉蓯蓉羊肉粥 材料:羊腎1對,肉蓯蓉30克,羊肉100g,韭菜150g,枸杞30g,粳米100g,鹽、葱白適量,生薑3片 製法:材料洗淨切碎。先將肉蓯蓉、羊腎、羊肉、枸杞、粳米放鍋內,加適量水,文火煮粥,待快煮熟時放入韭菜,再煮沸數分鐘 功用:補腎益精,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注意精神調養 少食肥膩辛辣適量運動 食療之外,還需要注意綜合調養,例如精神調養,減少雜念,節制性慾,睡前溫水洗腳,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適量運動鍛煉。 相關閲讀: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文:陳圳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課程主任、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明報專訊】一項最新對武漢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兩年後,逾半仍有後遺症。另外,英國學者上月在《刺血針呼吸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當地新冠患者出院後一年完全康復的比率小於1/3。其中女性、肥胖人士,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器輔助的重症患者較難脫離「長新冠」(long-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前五大常見長期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疼痛、睡眠不佳、行動力變慢及呼吸急促。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外感康復者持續感疲倦、口乾、咳嗽、消化功能差 是氣陰兩傷或痰濕蘊結、脾胃失調?

【明報專訊】在外感病的康復階段,病邪逐漸消退,但同時正氣亦有可能遭到一定耗損。部分康復者會出現疲乏、口乾、消化功能欠佳、持續咳嗽等不適,中醫理解與氣陰兩傷和脾胃失調有關。通過中藥、食療,配合養生調攝,有助外感病康復者早日糾正身體失調,復元善後。外感康復者持續疲倦乏力、口乾、胃口欠佳、咳嗽痰多-中醫:氣陰兩傷、痰濕蘊結、脾胃失調 成因有別-患外感病期間,身體正氣與入侵病邪互相抗爭,過程中產生不適病徵如發冷、發熱、頭身痠痛、乏力等,而且正邪交爭亦會損耗正氣。如果正氣最終戰勝邪氣,病情便會趨向康復,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康復者需要留意在疾病初癒時仍要維持充足休息、清淡飲食,不要過度操勞,以幫助正氣回復。受外感病影響的身體功能,一般會自我調整並恢復正常。 Read more

【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明報專訊】本港12至15歲青少年昨天首日可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據疫苗專題網站,新增了該組別可打針後,19歲或以下年齡組別昨有2619人打針,而之前的3日(11至13日),19歲或以下只有16至19歲者能打針,每日約有730至835人接種。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日前表示,根據第三期臨牀數據,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疫苗後整體副作用輕微,大部分是疲倦、發燒、痠痛,副作用較成年人少,他提醒青少年接種後一周勿參加短跑或足球比賽等劇烈運動。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日前亦發表有關青少年打疫苗的常見問題及解答,建議接種者休息一兩日。至於哮喘及濕疹病情受控的青少年亦可接種疫苗。 Read more

【營養要識】疲倦分兩種 身攰?心攰?調理要分明

【明報專訊】香港打工仔慘過做牛,捱更抵夜,常常喊「攰」。疲倦,在中醫角度看多屬虛症,因氣虛、血虛、腎虛或心脾兩虛所致。趁着冬天進補季節,以人參補氣、當歸補血,就能驅走疲倦嗎?其實,今時今日,「攰」普遍有兩種意思,一個是軀體方面的疲勞,另一個是精神情緒方面的疲勞,需要了解不同情况,才能對症下藥。 臨牀上不少病人求診時訴說「很易疲勞」、「沒精神」、「不夠氣」,希望調理身體,解決「攰」。每當遇到這些病人,我都會再探問:「到底你所指的疲倦,是指體力不繼?還是常常感到沒精打采、想睡覺?」 體力疲勞:四肢軟弱 脈細弱無力 身體疲勞徵狀包括四肢軟弱、全身力量減退、容易氣促、說話時聲音細弱無力。而每當稍為進行需要消耗體力的活動或運動時,便會感到體力不支,難以適應,出現像頭暈眼花、胸悶氣喘等不適。除此之外,身體比較容易疲勞的人,其面色通常比較蒼白,平日較不好動、怕冷、容易出汗、易患感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同時舌色淡、舌體腫脹、脈細弱無力等,都反映身體機能欠佳。 精神疲勞:沒精打采 提不起勁 至於精神情緒的疲勞,患者會經常沒精打采,做事提不起勁,好像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整個人經常感到昏昏沉沉,什麼事都不想做而只想睡覺,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亦出現健忘,行為退縮逃避或思想負面等。 無論是身體或精神的疲勞,中醫都需要根據患者全身的徵狀表現,四診合參,綜合辨證。容易疲勞,多屬虛證,如中醫的氣虛證、血虛證、心脾兩虛證、腎虛證等,皆能使人疲勞,治療對策各有不同。但疲勞也不等於一定是體虛而需要進補,例如在氣血不運或痰濕積聚的情况下,由於會影響體內氣血的輸佈,令臟腑無法得到足夠的氣血滋養,也可使人出現疲勞的問題。這些屬於「實證」或「虛實夾雜」的疲勞,必須攻補兼施,不能一味補益。 審視生活作息 放鬆減壓 要藉中醫治療改善容易疲勞的問題,必須審證辨治,對症下藥,還要配合養生調攝。短暫提神的方法例如喝濃茶、飲咖啡,或飲用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只能作為應急之用,不能視為長遠解決疲勞的方法。 容易疲勞者,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妥善分配時間,使自己有足夠的睡眠休息(成人建議每天應有7至8小時睡眠),並積極養成運動習慣以強健體魄。平時感到壓力大者,宜學習放鬆減壓,包括透過伸展運動、靜坐、培養有益身心興趣、學習正向思維等調整身心狀態。假如經常感到精神疲憊不堪,甚至到了萬念俱灰、了無生趣的地步時,一定要向親友傾訴,或尋求社工、輔導員的專業協助。 ■推介湯水一 腎虛:腰膝痠軟 夜尿清長 中醫認為腎精不足能使人疲勞,腎虛證的典型徵狀包括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耳鳴、夜尿清長等。患者多有長期勞累休息不足的經歷,或由於年老、久病而出現腎虛,因腎精虧虛影響身心。要醫治由於腎虛而引起的神疲體倦,可採用補腎填精的辦法,腎陰虛者可使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可使用右歸丸。 ◆淮杞寄生牛膝瘦肉湯 材料﹕淮山30克、桑寄生20克、枸杞子12克、牛膝12克、蓮子12克、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90分鐘,調味後即可 功效﹕補腎益精 ■推介湯水二 氣血脾胃欠佳:宜用當歸黃芪補氣血 當身體氣血不足,各方面的機能都會減退。造成氣血不足的原因,撇除先天因素外,多由於脾胃功能欠佳,令氣血生化無權;或由於操勞過度,例如長期從事消耗體力或精神的活動,會令體內氣血消耗過度,形成虛證。年老、久病導致氣血消耗的速度比生成快速,也會影響身體逐漸衰弱。婦女如出現月經不調,或在分娩、小產之後,假如發生氣血不足的失調,也可表現出體能下降的徵狀。 治療氣血不足的疲勞,需要補益氣血。常用的補氣中藥有人參、黃芪;中藥方劑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至於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中藥方劑如四物湯。如想同時補氣及補血,可使用方劑「八珍湯」,它將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及四物湯(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合方同用,有氣血並補的效能。 ◆參芪歸地瘦肉湯 材料﹕黨參15克、黃芪20克、全當歸12克、熟地黃15克、大棗3枚、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 注意﹕體質偏熱或患外感時忌服 ■推介湯水三 心脾兩虛:思慮過多無胃口 另一種臨牀常見的疲倦原因是「心脾兩虛」,由於身體或精神過勞,或平日思慮過度,引起「思慮傷脾」,影響氣血生化以致心神失養,造成心脾兩虛。徵狀既有心神方面的不適,如心悸、失眠、健忘,也有脾胃方面的問題,如胃口欠佳、腹脹等。針對心脾兩虛的疲勞問題,中醫治療宜補益心脾,同時補益氣血和養心安神,代表方劑如歸脾湯。 ◆杞子圓肉淮山瘦肉湯 材料﹕淮山30克、枸杞子12克、龍眼肉12克、大棗3枚、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90分鐘,調味後即可 功效﹕健脾養血安神 ■病癒後切記 即停進補 運用中醫補益的方法改善身心疲勞時,一定要準確辨證,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補,也要注意病癒後即止,不能過補。此外,亦要緊記服用有補益中藥改善身心疲勞時,一定要配合養生,效果才可相得益彰。由於各人體質不同,患者在服用中藥之前最好向中醫師徵詢意見。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