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Read more

新冠病毒病徵不只是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 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 隨時出現致命併發症

近日多家國際傳媒先後引述各國醫學界指出,新冠病毒出現的病徵日見多樣,不再只是導致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表徵,它還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亦會導致嚴重發炎而產生血栓等致命併發症。有醫生稱新冠病毒與一般病毒感染不同,亦遠較流感嚴重,單憑病徵難以斷定誰人受感染,病人亦可能錯過求醫時機。 Read more

【新冠肺炎】美:25%新冠肺炎患者沒病徵  英:六成失嗅覺或味覺

【明報專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公布最新數據,指有多達25%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沒病徵,而有關數字令CDC考慮擴大建議戴口罩的指引。英國一項研究則顯示,有六成確診者報稱嗅覺或味覺消失,顯示這可能是染疫重要指標。 Read more

逾六成患者咳嗽發燒 醫生:似感冒難辨認 促更多篩查

【明報專訊】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已上百宗,本報統計本港患者病徵,最常見為咳嗽及發燒,各佔約六成,另至今有6名患者沒病徵。有醫生認為,患者病徵與普通傷風感冒類似,基層醫療難以分辨誰人染疫,要考慮引入更多篩查,例如抗體檢測等,找出疑似患者後再做快速測試。 Read more

【武漢肺炎】飛沫播毒可傳3米 冬天更易擴散 醫生稱低溫乾燥助生存 地鐵車廂密封地方飛更遠

【明報專訊】內地曾稱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結果疫情曝光近一個月愈擴愈大,最新發現披露控疫難處。北京專家表示,在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中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為防控工作增加困難和複雜性。同時,內地最新一份新病毒治療方案指出,新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亦可透過接觸傳播。本港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表示,飛沫一般可噴至3米,但在氣流大的車廂,飛沫可傳至數十米外,而近日天冷適合病毒生存,若人多聚在室內取暖,會令病毒更易傳播。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