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新手父母最長缺眠6年

【明報專訊】不少新手父母常為新生嬰兒睡不安寧,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有研究更指出,首名孩子出生會令父母缺眠最長達6年。 ▲英國有研究指出,誕下首胎的女性在產後首3個月睡眠質素特別差,每晚時數較產前少超過1小時。(網上圖片) 學者以2008至2015年德國的問卷數據作分析。研究訪問了逾2500名女性和近2200名男性,他們以1至10分為睡眠質素評分。結果發現女性產子後第1年睡眠滿意度減少,誕下首名孩子的睡眠質素評分平均跌1.7分,誕下第2或第3名孩子則跌約1分。 女性受影響較嚴重 若以時數計算,女性產後一年每晚睡眠時間較產前少約40分鐘,無論是第幾胎都有此現象。誕下首胎的女性在產後首3個月睡眠質素特別差,每晚時數較產前少超過1小時。 相較之下,新手爸爸所受的影響較輕——首名孩子出生後3個月,他們每晚睡眠時間僅減少13分鐘。 令研究員驚訝的是,首名孩子出生對母親睡眠的影響會持續4至6年,其間她們的睡眠滿意度整體評分較平均下跌約1分,每晚睡眠時間少25分鐘。不過,當第2胎或之後的孩子出生,母親的睡眠質素都會較快回復到產前水平,研究員相信是因母親已適應。 研究報告上月14日刊於《睡眠》(Sleep)學術期刊。 (衛報)   Read more

影響睡眠質素礙腦部額葉發育

【明報專訊】幼童腦部在5歲前快速發育,有腦內科教授指出,外來因素阻礙發育,會對腦功能產生永久性損害。另有兒科醫生表示,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會減少腦部荷爾蒙分泌,影響腦部額葉發育及自制力等功能,有增加學童患過度活躍症的風險。 減少褪黑色素分泌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栢強表示,學童睡前使用電子產品,腦部會減少分泌調節生理時鐘的褪黑色素,影響睡眠質素及腦部額葉發育,額葉負責管理人的判斷力、自制力及邏輯能力等,若上述功能受到影響,會增加學童患過度活躍症的風險,即學童專注力較低、行為較衝動等。 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指出,兒童的腦部在5歲前急速發育,其中額葉的功能特別發達,若受到外來因素如睡眠不足的影響,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對於使用電子產品增加過度活躍症的風險,張德輝表示現時醫學界未能確定兩者的具體關係,就如先有雞還是有雞蛋的問題。他解釋,不少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兒童,不喜歡與人溝通,而電子遊戲較能吸引其注意力,部分人讀書時會以電子產品作輔助,亦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長的原因之一,但不代表使用電子產品多引致兒童患過度活躍症。

Read more

【中醫治療】考考你:揼白果 揼出睡意

【明報專訊】這夜,鄭醫生做了白果腐竹糖水,好讓大家吃過後甜蜜熟睡。材料除了白果、薏米及煲溶的腐竹,糖水浮面竟有一隻金黃焦邊的煎蛋!黃醫生詫異非常:「為何腐竹雞蛋糖水會是荷包蛋?」鄭醫生解釋:「這是一位長者病人教我做,婆婆說,每逢失眠,她都會做這款湯水。拿着槌子,逐粒逐粒白果去殼。其間如果有睡意,就上牀睡覺。未有睡意,就繼續煮糖水。她家鄉潮州有吃荷包蛋糖水習慣。食完糖水,又飽又累,她就睡得着。」黃醫生大啖品嘗,轉眼已經吃光。可想而知,這款「腐竹煎蛋糖水」極具魔力。 「其實婆婆專注把白果去殼和煮糖水,可以培養睡眠情緒。食小量甜品,加上飽肚感覺,的確容易入睡。」黃醫生補充﹕「不過,晚間進食糖水,不是好習慣。糖尿病人固然不適合。睡前食糖水,亦引致夜尿,不但影響睡眠,甚至意外跌傷。」他建議,晚間盡量減少水分攝取。如果煲湯或糖水,最好中午或下午飲用。同樣,水果也含有大量水分,日間食用更佳。

Read more

四類失眠對症下藥 調理陰陽氣血 一覺好睡

【明報專訊】失眠,由古至今都很常見,歷代中醫對失眠論述都不少。失眠在從前叫「不寐」、「不得眠」或「目不瞑」,現時除了是「瞓唔着」外,也指睡眠時間少或質量差。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壓力大,容易出現睡眠問題;不少人也因為工作壓力大,收工後想找節目輕鬆一下,睡眠時間愈推愈遲。睡眠時間少,是大部分都市人的通病,身體各部分中,尤以腦部最缺乏休息,以致日間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甚至情緒大幅波動,影響日常生活。 正常睡眠是身體內陰、陽、氣、血運行有規律的表現,如果這種規律失衡,影響心神就會引致失眠。於診症時,除了考慮患者失眠的徵狀,也會從患者日常飲食、情緒性格及生活習慣中,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得到足夠線索才作出診斷,並按照辨證作出全面的治療方案。 嗜肥膩食物 痰熱擾心神 長期失眠患者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治療方案有別。 一、肝鬱化火 這類型失眠患者常表現為急躁易怒、頭昏、腦脹、兩眼發紅、口苦口乾、小便黃等。肝主管疏泄功能,現代人生活緊張和工作壓力大,阻礙了肝氣的正常運行(肝氣鬱結),長期的肝氣鬱結會變化成有熱的徵狀,又叫肝鬱化火。 ◆治療﹕疏肝、清熱、理氣 二、痰熱內蘊 平時嗜食肥膩、濃味及煎炸食物,令體內充滿痰和熱。痰熱內擾心神,就會影響睡眠。患者通常有胸悶、痰多、胃脹胃痛、發噩夢和半夜易驚醒等。舌苔又黃又膩都是痰熱的迹象。《黃帝內經》記載﹕「胃不和則卧不安」。痰熱、食滯都可導致失眠。 ◆治療﹕清熱、化痰和安神 三. 心脾兩虛 患者多夢、易醒、睡不安穩、醒後不易再睡、早醒、心悸、健忘、神疲、頭暈眼花、四肢困倦等。這類患者多因為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受損後,氣血生成不足,不能養心,所以同時會出現心和脾的徵狀。 ◆治療﹕補益心脾,同時益氣養血 常熬夜操勞 虛火旺難入睡 四. 心腎不交 如果經常熬夜、工作過勞或房事不節,都會虛耗腎的陰精,「陰不濟陽」則會出現虛火徵狀,例如入睡困難,心慌、心悸、五心煩熱(兩掌心、兩足心和心胸)、頭暈、耳鳴、盜汗、潮熱、口乾、腰膝痠軟、健忘、男子夢遺等徵狀。 ◆治療﹕補腎、滋陰、清熱 中醫治療疾病着重調整陰陽氣血,恢復體內正常規律達至平衡狀態。如屬實證則瀉其有餘,如疏肝理氣,清熱化痰,消積導滯等;虛證則補其不足,氣虛則補氣,血虛則養血等,失眠也不例外。「虛則實(填補)之,實則虛(清除)之」,病情較輕者,可通過食療解決問題。常用治療失眠又可入饌的中藥有麥冬、百合、蓮子、龍眼肉、酸棗仁、靈芝、柏子仁等,配合其他食物作藥膳,有助改善睡眠質素。 要注意,即使失眠初起時是實證,久久不處理也可耗傷氣血,變成虛證或虛實夾雜證,到時治療應補和瀉同時進行。如果失眠時間長或徵狀變得複雜,不能單靠食療處理,就應諮詢註冊中醫師。臨牀所見很多患者正服用安眠藥,希望同時用中醫的療法,但又擔心中醫的治療跟西醫治療有所相冲。其實這種擔心並不必要,中西醫的治療可以互相配合,也有不少患者通過中藥及針灸、耳穴壓貼等方法調理,減少了對安眠藥的依賴。 「久卧傷氣」退休後少郁動易失眠 有另一類病人,多數是退休後的中年人士,男女也有,因為退休後日常生活過於安逸,日間活動太少而導致失眠。建議這類病人日間應多作運動,中醫認為久卧傷氣,太少活動,身體內氣血運行的規律受影響,也會影響睡眠質素。即使是打工仔,也建議平時應多做運動,有效改善睡眠質素。如果因為生活的變化而短暫出現的失眠,通常過一段時間,身心能適應外來的變化,睡眠情况就會得到改善。但假如失眠持續,就必須正視了。除了中藥、食療等方法,工作與生活中的平衡,經常保持開朗心境,也是每晚「有覺好瞓」的良方。 ■你瞓得好嗎? 每個人對睡眠時間長短和質量要求有異,做一個簡單測試,如有以下任何一個情况,就可能有睡眠問題,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近一個月我經常﹕ ○卧牀後輾轉反側,需要多於一小時才能入睡 ○睡不安穩,容易醒,每晚多於3次 ○早上很早醒來 ○半夜醒來後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再入睡 ○睡眠中噩夢多,容易驚醒 ○睡醒後好像沒有睡過一樣 ○整夜不能入睡 文:註冊中醫盧肇聯 編輯:高卓怡 Read more

【有片】叫醒無用 收刀封爐方為上策 夢遊整餅 腦電波「搞鬼」

【明報專訊】入夜了,全家呼呼大睡,他們卻爬起牀開爐焗蛋糕、拿起刀切生果、開門走出街…… 他們不是喜愛夜蒲的夜貓子,而是身不由己的夢遊人。 家人苦惱,擔心發生意外,究竟如何幫助夢遊家人?制止他?弄醒他?還是暗中觀察? 躺在牀上,究竟「一夜無夢」還是「夜長夢多」,才是好眠? 「有一個病人,職業是烘焙班的導師,夢遊時會從牀上起來走入廚房,打開雪櫃拿雞蛋、牛奶等材料,打蛋、攪拌粉糰,再放入焗爐焗一個蛋糕,自己食一啖便回到牀上睡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說。臨牀上,她聽過的夢遊故事層出不窮,有人食蝦條,有人切橙,亦有人因平日常招呼朋友到家中露台飲酒,所以夢遊時總會走出露台。 日思夜想 分不清早晚 她解釋,夢遊的成因,通常跟夢遊者日間進行的活動有關,而該項活動可能時常在病人的腦中打轉,令他日思夜想,分不清日間與夜晚,故入睡後腦電波仍在轉動,令他重複做該項活動。「像夢遊時焗蛋糕的病人,她只在星期一至五,日間需要教烘焙班時,才會發生這種夢遊,休假的日子則不會。」林頌眉說。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提醒:「發現家人夢遊,不該大罵或大力拍醒他,只需靜靜把他帶回房間睡覺。」林頌眉亦同意:「若強行把他叫醒,他會很害怕,亦無助避免夢遊事件重複發生。」她建議家人事前做足「預防措施」,讓病人無法完成夢遊活動,「例如:將所有烘焙工具、材料收起、拔走焗爐的插頭,該病人的家人甚至用大力膠布將焗爐封住」。因病人夢遊時通常只想做一項活動,當家人做了「預防措施」,令他不能順利完成該活動,他的腦電波發現「此路不通」,便會回到牀上睡覺。而當他多次不能成事,夢遊次數便會減少。此外,醫生常會教病人將日、夜活動分開,即夢遊時做的那項活動,在入夜後避免再做,亦盡量避免回想。而家人宜在睡前提醒病人,例如:「要睡覺了,我已將刀、廚具收起,晚上不要出來切橙。」 藥物助進入深層睡眠 醫生和家人最擔心夢遊病人走出街,危及自身安全,曾有病人夢遊時外出跌倒,翌日在牀上醒來,發現身上流血。林頌眉提醒:「睡覺前,家人宜將大門、露台門以鎖匙鎖上,令病人夢遊時無法輕易開門外出,並宜將家中利器(例如:刀)收起,以免病人夢遊時不慎傷害自己。」必要時,醫生會處方藥物,幫助病人睡覺後,讓大腦進入深層睡眠狀態、肌肉放鬆,不會進行夢遊活動。 這邊廂,夢遊人晚上「無心睡眠」,起牀進行各種活動;那邊廂,卻有人日間渴睡不止。 「渴睡症,多數發生在十來歲的青少年階段,即使沒有牀,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入睡。」林頌眉說,病因一方面屬遺傳,另外則是腦內缺少了一種腦神經體的傳遞物質而引致渴睡症。後者有藥物可處理。另外,教病人在未有睡意時小睡片刻,通常小睡十至十五分鐘已回復精神,建議在早餐、午餐、下午茶時段小睡「快速充電」,有足夠休息,渴睡次數便會慢慢減少 。 文:吳穎湘、陳雅君 圖:劉焌陶 編輯:王翠麗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