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除了着緊孩子的健康,亦會非常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及社交表現。當留意到他們表現內向、不善與人溝通,便擔心是否有自閉傾向;若他們坐不定、欠缺集中力,便會懷疑是否有專注力不足。近年自閉症個案在全球愈趨普遍,根據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統計,每36名8歲兒童中就有一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即2.8%,男女比例約4:1。而每100名兒童就有6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男女比例約2:1。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自閉症譜系障礙)及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同屬兒童腦神經發展障礙,到底兩者有何分別,有方法可以治療嗎?
自閉症多與遺傳因素有關 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徵狀有別
養和醫院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劉健真醫生表示,ASD成因與遺傳因素有頗大關係,由多項基因及環境因素互相影響,患者的兄弟姊妹患上ASD或ADHD的機會明顯地較高。大約有一成患者也同時患有其他遺傳及基因突變疾病,如唐氏綜合症、脆性X綜合症、結節性硬化症等等。與遺傳有關的ADHD個案則達七成,患者的父或母可能出現些急躁或善忘的迹象。
ASD的其他成因包括小童免疫系統異常,患者容易有哮喘、腸道問題或濕疹等情况;孕婦產前服用抗抑鬱藥或抗癲癇藥、母胎受感染、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等都是ASD的風險因素;而ADHD的風險因素則包括食物色素及添加劑、農藥、環境污染等。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 |
■無法長時間專注需用腦的工作,容易分心 ■疏忽細節,難以聽從指示做事 ■無法細心聆聽別人說話 ■做事欠組織能力、拖延工作操作記憶差、善忘 ■腦袋精力不足、容易疲勞 | ■時刻亂蹦亂跳(特別在年幼時)、難以安靜下來 ■坐立不安 ■多言 ■欠耐性、衝動 ■打斷別人談話 |
劉醫生表示,要診斷是否患上ADHD,醫生會透過臨床觀察評估求診者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包括判斷力、集中力、處理資訊的速度、操作記憶、情緒、自控力,以及對學習和人際關係的影響。
相關閲讀:【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藥物治療 改善專注力
ADHD患者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改善徵狀,藥物有助改善患者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及去甲腎上線素(Norepinephrine)的不平衡,從而改善運作記憶、注意力、自我控制等。
在本港,常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藥物大致可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Stimulants)及非中樞神經刺激劑(Non-stimulants)。有研究顯示,大約六至八成的兒童患者對中樞神經劑有良好反應,包括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及運作記憶,惟需注意患者在服用藥物後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腸胃不適、頭痛、失眠、情緒變得緊張或低落等副作用,而此藥更不適用於同時患有青光眼或思覺失調的患者。
劉醫生提醒,按醫囑服藥和行為治療對改善及控制病情同樣重要。藥物能發揮即時性的效果,當停藥後徵狀容易重新出現。雖然行為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但能達到長遠改善小朋友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