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全球傳播,為2020年帶來難忘的春天。在尚未有特效藥物的當前,很多人開始討論中醫在3000年來對抗過無數疫情,這次有無對策和處方。
四川名醫曾升平提出本病的發病機理,是感染免疫應答引發的急性進行性肺微循環障礙,盡快解除肺微循環障礙是治療關鍵。中醫治療應重視毒、瘀、濕、痰4方面,治療當以宣肺、解表、利膽、利尿、通便五大排毒途徑,排出體內免疫複合物,即中醫所謂的「毒」;再以辛溫活血的中藥改善血液循環;同時以芳香化濕、淡滲利濕之法清除血管滲出,肺間質水腫等「濕」邪;並以消痰散結藥物清除,和出血病灶形成的肉芽腫結節,同時結合舌脈判斷正氣盛衰加減用藥。他的思路對中醫臨牀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刮痧促進肺部血管擴張
居家保健的角度,他推薦傳統保健方法刮痧,簡單易行。只需在背部頸至胸椎脊柱兩側塗麻油或用祛風除濕作用的藥油,用木梳背或瓷勺自上向下、自內向外刮出紫紅瘀印,有助促進肺部微循環血管擴張,減少帶有大量免疫複合物和免疫細胞團的靜脈血對肺微循環的阻塞,也有明顯退熱效果。也可選用艾灸,選膻中、大椎夾脊、至陽夾脊,促進肺微循環血管擴張。曾老還有建議改善肺循環的藥茶配方,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合用加味升降散製成藥茶頻服,清除臟腑淤濁,祛邪扶正。
呼吸導引 改善肺部微循環
他特別提倡日常配合呼吸導引,緩解緊張,改善微循環。方法是全身鬆靜,意念從臍下丹田向上吸氣,同時默念「hui」,自然吸滿後,意念從上背部向胸前緩慢地呼出熱氣,同時默念「hao」,保持聲帶振動,誘導肺部諧振和輕微熱脹感,並專注於此,反覆練習。
疫情當前,恐慌和消沉會影響人體的免疫機能。做好隔離預防,充分休息,適當調動機體免疫力,才能打贏這一仗。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教授)
專題系列文章
- 中風病人無法吞口水 以「內窺鏡吞嚥練習」 兩月可拆胃喉
- 醫生:肺癌破壞肺結構致功能受損 一旦感染可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病共治逾13萬人接受「三高」篩查 四成確診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
- 首間婦女康健服務「樂妍站」提供子宮頸癌和乳癌篩查 64歲或以下須先做會員
- 日本百日咳持續蔓延 今年至今感染人數已達去年全年5倍
- C組輪狀病毒港首見 或致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袁國勇:避食未煮熟海鮮
- 【乳癌篩查】高風險者免費 籲有「強烈家族病史」或基因突變婦女參與
- 港首間胸痛中心 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
- 為癌症病人「雙重解碼」:基因及染色體 養和癌症中心「全方位癌症基因組檢測」省時更精準治療
- 新冠病毒陽性率一年高 XDV成主流病毒株 孔繁毅料高峰期持續三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