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柏金遜症無藥可治,全港約有1.2萬患者。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便秘是柏金遜症的早期先兆,通常在發病前20年出現,而發夢期夢遊患者的直系親屬,罹患柏金遜症的機率是健康者直系親屬的5.9倍。中大學者提醒,運動及保持良好睡眠質素或可延緩柏金遜症發病。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發夢期夢遊又稱為「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患者會在發夢期作出與夢境一致的暴力行為,例如拳打腳踢、翻滾叫喊等,甚至會令自己或枕邊人受傷。樂女士在66歲確診RBD,確診前4年出現「夢境演繹」,曾夢到在馬路邊跑,並從牀上掉下來,又曾在夢中因想踢走東西,最後踢至「腳趾尾」斷骨;至近年她有便秘問題,並確診柏金遜症。樂女士的兒子去年亦出現RBD症狀,其妻投訴睡夢中被他打至臉腫。

「發夢期夢遊」屬指標 病發前5至15年出現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解釋,RBD是柏金遜症獨特的指標,通常於柏金遜症病發前5至15年出現。中大聯同另外3間大學早前做全港首個RBD家庭研究,調查102名RBD患者及其404名直系親屬,以及89名健康者和387名直系親屬,結果發現RBD患者直系親屬患柏金遜症風險是健康者直系親屬的5.9倍。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主任榮潤國稱,這次研究同時確認便秘(一周大便少於兩次)是柏金遜症的臨牀前期症狀,通常於發病前20年已出現。他提醒,若一個人作息健康,但出現突如其來的便秘,加上零星動作遲緩、嗅覺不靈敏等,若排除大腸癌等疾病,則可能是柏金遜症先兆。

睡眠與疾病 睡眠質素 淺睡期 深層睡眠 發惡夢 病態睡眠 夢遊 扎醒 柏金遜症 便秘
▲樂女士(圖)66歲時確診RBD,曾夢到在馬路邊跑,最後從牀上掉下來;又曾夢到想踢走東西,最後踢至「腳趾尾」斷骨。她說當時每晚睡不安寧,也沒安全感,故在牀上設了一條安全帶。中大專家指此舉不恰當,因有在睡夢中被纏頸的風險。(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張繼輝說,現時沒任何方法完全預防或根治柏金遜症。他解釋,目前有一個「腸-腦軸病因」假設,即腸胃裏的微生物或細菌出現變異,或令一些不好的蛋白質經過迷走神經上到腦幹,甚至中腦。當中腦黑質細胞功能喪失約四成至八成,便引致柏金遜症。

睡眠與疾病 睡眠質素 淺睡期 深層睡眠 發惡夢 病態睡眠 夢遊 扎醒 柏金遜症 便秘
▲RBD是柏金遜症的獨特指標,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RBD患者家族遺傳柏金遜症傾向是健康人的6倍。左起﹕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張繼輝、榮譽臨牀助理教授林少萍、系主任榮潤國;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黃心悅攝)

張繼輝續說,黑質細胞功能一旦喪失便不可逆轉,團隊正繼續另一項研究,盼找到當中關聯,從而了解預防柏金遜症的方法。他建議高風險市民多做運動,因為在流行病學理論中,運動能減慢腦部退化,另也應該改善情緒及睡眠。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