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2016年香港乳癌基金會研究報告,在2009至2013年間,有16%至17%乳癌個案發生在70歲以上的長者,也顯示患乳癌的風險與年紀呈正比。香港人口日漸老化,長者患上乳癌的機率也漸漸上升。
黃女士,73歲,患上第二期三陰性乳癌。外科醫生做了全乳切除後,轉介來做術後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她問了我一些問題,也想跟大家分享。
1.)術後化療,根據什麼準則?
乳癌患者需不需要術後化療,不止看年紀,也要知道腫瘤病理、期數、大小、分化情况,還有病人身體狀態及有沒有其他疾病。
醫學期刊《刺血針》最近發表了一份醫學研究,涉及超過1000名逾70歲、已完成手術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報告指出,接受術後化療的患者對比沒有接受化療,有明顯較高的5年存活率(83%對比73%)、5年沒有乳癌復發存活率(75%對比63%),證明術後化療對三陰性乳癌年長患者有正面作用。
2.)年長患者接受化療,腫瘤科醫生有什麼建議?
醫生通常根據病人體質和病歷,來決定選擇什麼化療。並不是所有化療的副作用都一樣,有些化療比較溫和,較少嘔吐或肚瀉等副作用。另外,第一次化療可以減低劑量,例如用應有劑量的七至八成,以減低副作用。化療藥物可能會令白血球降低,可以配合白血球針提升免疫力,減低感染風險。
3.)什麼情况可以做術前化療?
術前化療是指手術前做化療,一般若乳癌大過2厘米,可以接受手術前化療。好處是把腫瘤縮小,醫生或可以做局部切除手術,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另外,先接受術前化療,醫生能監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從而作為根據來制定更精準及有效的術後輔助治療,減低復發率。
免疫治療加化療 不影響健康生活
4.)早期三陰性乳癌可用免疫治療嗎?
免疫治療在早期三陰性乳癌中有突破。研究發現,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作術前治療,比單用化療,更有效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的機率(病理完全緩解(pCR)指的是新輔助治療後,取出組織到顯微鏡下檢查,惡性腫瘤細胞完全消失)。而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免疫治療加化療不會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質素。這對年長病人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希望抗癌藥物副作用不要太大,也不想影響他們的健康生活質素。
黃女士跟我們討論後,決定接受術後化療。雖然第一套化療曾令白血球降低,但黃女士也能繼續順利接受之後的化療,沒有大副作用。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專題系列文章
- 發燒數周無其他病徵 確診淋巴癌
- 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及治療 「醫療器械行政管理制度」 協助智選AI-MD
- 【大腸癌關注月】大腸癌篩查計劃早識別、早介入 提升治癒率
- 大劑量、少次數 優化質子治療 精準對付癌症減低副作用
- WHO警告酒精致癌 歐洲人對與結腸癌、乳癌有關認知低 促加警告字句
- 腰痠背痛掉以輕心?未必老人病 或骨髓癌來襲
- 【白血病】港大研藥用口服砒霜治APL 整體存活率逾97% 已列藥物名冊 患者:「重獲新生」
- 【肺腺癌】非吸煙者患肺癌比率趨增 世衛:空氣污染屬高風險因素
- 【癌症飲食DO’S & DON’TS】營養師提供癌友飲食指南拆解3個謬誤
- 【女性癌症】響應子宮頸癌關注月籲公眾關注及預防子宮頸癌 (衛生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