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一旦子宮出現問題,必須要作詳細檢查和診治,而宮腔鏡便是婦產科專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它能協助醫生觀察清楚宮腔內的情况;亦可為病人施手術,例如切除宮腔內的瘜肉、子宮肌瘤等,由於宮腔鏡屬較低入侵性的內窺鏡手術,風險相對較低,安全性更高。
宮腔鏡分為診斷、手術 後者設鏡頭傳送影像至屏幕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劉雅婷醫生指,宮腔鏡是內窺鏡的一種,經陰道放入子宮內,作檢查和手術用途。診斷用和手術用的宮腔鏡並非完全一樣,診斷用的宮腔鏡直徑約3至4.5毫米。而手術用宮腔鏡較粗,直徑約6.5至10毫米,更裝有鏡頭,能將宮腔內的影像即時傳送到屏幕,方便醫生施手術,並會注入液體進入宮腔,令宮腔脹大,以便檢視。
診斷用宮腔鏡 vs 手術用宮腔鏡
診斷用 | 手術用 | |
直徑 | 3 – 4.5mm | 6.5 – 10mm |
麻醉下進行 | 不需要/需要 | 需要 |
場所 | 診所/日間病房/手術室 | 手術室 |
劉醫生指出,有兩種常見婦女疾病是可透過宮腔鏡手術切除,一種是瘜肉;另一種是向宮腔內生長的肌瘤,兩種疾病均可能引致經血量多,不規則陰道出血,影響胚胎着牀等問題,因此需積極處理。
最快30分鐘完成瘜肉切除
切除瘜肉的手術用宮腔鏡通常會配合鉗、剪刀、電切儀等儀器,整個過程需時約30至45分鐘,術後婦女或會出現經痛的感覺,最快即日已可落牀和正常進食,即晚或翌日已可出院。此外,術後亦會有輕微流血,一般大概維持一星期。
宮腔鏡只適用切除向宮腔內生長肌瘤
至於若用宮腔鏡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術前必須要確定子宮肌瘤是屬於向宮腔內生長的類型,兼且有超過一半以上體積凸出在宮腔內,才適合以宮腔鏡施行切除手術。如果肌瘤是生長在肌肉層內或向肌肉外圍生長,則不宜用宮腔鏡。
宮腔鏡切除手術創傷較低
運用宮腔鏡施行切除手術的好處是創傷較低,不像傳統的開腹手術或微創手術會在肚皮留下傷口,亦毋須在子宮開切口,因此風險亦相對較低,術後病人復元速度較快,痛楚較少。然而,宮腔鏡手術仍會有一般麻醉風險,亦可能有機會流血、發炎、損傷子宮或旁邊腹腔內組織等。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帶氧運動】霹靂舞常見旋轉、倒立 頸背腰上肢易受傷 考驗全身肌肉運用
- 癌症基因檢測 到底測什麼?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瘤言情深)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大便像豬紅疑胃出血?照胃鏡腸鏡找不到原因 「源頭不明腸道出血」棘手難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