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是家長與孩子常見的角力問題,父母想解決但又吃力不討好,可能令兒童在黃金發育時期吸收營養不全面,體型瘦弱兼容易生病。其實,父母應先了解導致子女偏食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在烹調菜式時化身創意主廚,加點創意,並以身作則,偏食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3種兒童偏食問題
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解釋,兒童偏食問題大致分為3種:
種類少:長時間習慣吃特定食物,之後才增加食物種類已太遲,拒絕進食。
堅持不吃:長時間不吃特定食物,例如不吃魚,就一直不吃魚。
不喜歡吃:對特定食物有厭惡感,甚至影響進食其他食物的食慾。
留意抗拒特定食物原因 源於過敏?
要解決偏食問題,早於子女嬰幼兒時期便要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柳慧欣指出,兒童吃的食物必須多元化,「樣樣都要試」。從6個月大起,嬰幼兒已可逐步進食不同的固體食物,每次一種,為期3天,如無出現過敏反應即可引入另一種;一旦嬰幼兒對某種食物抗拒,家長應留意嬰幼兒有否出現嘴唇腫、痕、濕疹等過敏反應。如沒有,可於隔一段時間再引入該種食物。此外,可於每餐準備兩道蔬菜及兩道肉食,顏色最好亦要多元化,例如三色椒等,令兒童對食物有新鮮感。
家長主廚3招發揮廚藝創意 改變偏食問題
除食物多元化外,家長作為「主廚」的角色亦十分重要,需要廚藝及創意兼備,柳慧欣有3招建議家長在下廚時參考:
改變食物形態:兒童對某種食物抗拒,可嘗試用其他食材跟該食物組合起來,例如不喜歡青豆,家長可將青豆打碎或原粒加入漢堡扒中,製作漢堡包,當兒童不知不覺吃下後才告知真相,並多加稱讚和鼓勵。
菜式多元化:盡量避免在短時間內重複以同樣方法煮同一菜式。兒童或會生厭並抗拒某種食物,有時可以吃飯、有時吃麵、意粉,甚至漢堡包亦可,賣相亦最好多顏色。此外,烹煮方法亦可多變,單是「煮」和「炒」同一種食材,已有不一樣效果。
少加調味料:兒童一旦習慣了餐廳的濃郁味道,食物的原味被調味料掩蓋,屆時兒童對於清淡的家常菜便會抗拒。因此如果必須外出用膳,應選清淡菜式;一歲幼兒應考慮餵食經熱水沖走調味的食物,而家中烹煮亦應少用調味料。
家長以身作則不偏食
想兒童不偏食,家長亦要以身作則,不應惡意批評食物難吃。用膳亦應一家人一起進食,不要在飯桌威迫子女吃飯、責罵子女,否則會令子女對吃飯產生負面情緒,有機會出現偏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