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食衛局籲私醫為病徵患者提供測試 食環署一連3日酒吧區派樽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昨公布新增12宗確診中,兩宗感染源頭不明,包括一名居於清水灣飛鵝花園的73歲男商人。他無病徵,曾到九龍木球會及中環置地廣場日本餐廳,衛生防護中心向木球會約200名員工及患者的20多名隊友派發樣本瓶驗病毒。木球會原定今重開,現延長關閉兩天,至本月18日開放。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新增12宗確診,當中兩宗源頭不明,兩宗為早前確診者的家居接觸者,其中一人與Apple Store男職員同住(見另稿);其餘8宗為輸入個案,涉及尼泊爾、印尼、菲律賓及法國。本港累計5213宗確診及一宗疑似個案。
無病徵 仁安動手術驗出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居於飛鵝花園73歲男商人(第5027宗)為源頭不明個案,在尖沙嘴好時中心工作。他沒病徵,10月12日到仁安醫院接受小手術,驗出對病毒呈陽性,但病毒量低,衛生署驗出其病毒數值(Ct value)為34至36,但入院後檢測呈陰性。
男商人於潛伏期到訪九龍木球會一兩次,本月9日最後到訪;10日曾去置地廣場日本餐廳Zuma,與妻及兩朋友聚餐;傳染期主要留家,患者有約10名密切接觸者。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稱,男商人沒病徵,暫無法推斷何時感染,要驗血以確定患者體內有否抗體。他又稱,若患者於潛伏期與他人共用更衣室,而室內較狹窄及空氣不流通,不排除使用期間被交叉感染。
徐德義籲私醫提高懷疑度
另一源頭不明個案為香港管弦樂團35歲意大利裔低音單簧管樂手艾爾高,其Ct value約17、18。張竹君呼籲9日及10日觀看表演的約1400名觀眾檢測,她說不少觀眾即場購票,故當局沒觀眾名單。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曾觀看港樂表演並到後台打氣,他與隨行人員檢測均呈陰性。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早前感染源頭不明的68歲男病人,發燒後兩度向私家醫生求診未獲檢測,呼籲全港私家醫生及私營醫療機構提高懷疑指數,為出現相關病徵患者提供測試;並呼籲有病徵者不要上學、上課或參與社交活動,不要諱疾忌醫。
68歲男曾兩度到將軍澳寶盈花園莊錦安醫生診所求醫,張竹君說男子當時看其他病。本報昨致電診所,職員說醫生不接受任何訪問。
食環赴酒吧區派樽3天
食環署今日起一連3天到酒吧區派樣本瓶給員工及顧客,今晚會先到堅尼地城;明日及後日分別去太子和蘇豪區。徐德義呼籲市民盡量避免於重陽節(25日)當日的高峰期掃墓,避免構成人潮,增加傳播風險。
此外,灣仔、葵青、九龍城和油尖旺4個臨時檢測中心截至昨晚8時累計為11,865人採樣,截至14日暫無陽性個案。油尖旺中心會延長服務至18日,其他3間今日停止運作。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 新冠疫苗非建議每年或定期打加強劑 接種新建議:未染疫6個月至17歲應打齊3針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