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痹手麻 入夜特別痛 握拳屈掌 揮別腕管綜合症

麻痹原因——手腕裏8粒小腕骨和腕橫韌帶構成腕管隧道。當隧道內的肌腱水腫發炎便有可能擠壓正中神經線,導致手部麻痹。(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腕管綜合症是常見的職業勞損,引致手部麻痹。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長期屈曲手指、手腕,如清潔工人、家庭主婦;或需要長時間使用震動工具,如地盤工人;又或需要長期使用鍵盤和滑鼠的文職人員,都有可能令肌腱膜發炎,引致水腫,令正中神經線受壓。
研究又發現,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均比一般人更易患上腕管綜合症。「我的手指不時有麻痹痛,痹痛情况有點特別,時而嚴重,時而輕微,睡覺的時候明明沒動,卻是全日最麻痹的時候。」診所內時常都聽到類似故事,這類病人很大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肌腱軟組織發炎 壓迫神經線
要了解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先要簡單了解手腕結構。手腕由8粒小腕骨(Carpal bones)和腕橫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構成腕管隧道(Carpal tunnel)。腕管內有9條屈肌腱(Flexor tendons)和正中神經線(Median nerve)經過。正中神經線負責3.5隻手指(即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無名指)的感覺及肌肉控制。由於腕管隧道空間很小,若隧道內的肌腱或軟組織發炎,便會壓迫正中神經線,引起3.5隻手指麻痹、刺痛,夜間疼痛會加劇。
再嚴重的話,更會導致大拇指肌肉萎縮,影響手指肌力和拇指的控制功能。當確診患上腕管綜合症,會先以保守性治療處理,即藥物、手托及物理治療。藥物包括口服止痛藥和消炎藥,或注射類固醇控制痛症及炎症。手托固定手腕位置,減少手腕活動,減低因勞動引致的水腫。物理治療則以電療儀器(如:低能量激光治療、超聲波、衝擊波、透皮神經電療機和蠟療等)、針灸、運動貼布、關節舒整、手法按摩及運動療法等,達致止痛消炎的作用。保守治療對初、中期的腕管綜合症幫助較明顯,但如果大拇指肌肉已開始萎縮,保守治療效果便不太顯著。這類病人或需要接受手術,減低正中神經線受壓。
長用震動工具 須勤做伸展運動
腕管綜合症多由長期勞損引致,日常護理有助避免肌腱勞損,減低患病風險。日常生活應盡量減少重複動作或避免長時間使用高頻震動工具。如因工作關係而不得不做,應適當分配休息時間及勤做伸展運動。
臨牀測試:手部麻痹 = 腕管綜合症?

(作者提供) 手部麻痹可以來自不同成因,如頸神經根受壓或胸廓出口綜合症等。所以當發現自己手部麻痹,可以嘗試右圖兩個臨牀測試作初步診斷。
如兩個臨牀測試均為陽性,便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建議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進一步檢查及診斷。如情况嚴重,醫生或會轉介做神經傳導測試,檢查正中神經線有否受損及受損程度。
■ Phalen’s Test
把手肘提起,雙手腕屈曲,手背緊貼手背,並保持30秒至1分鐘,觀察手部有無麻痹感覺
■ Tinel’s Sign
輕敲手腕正中間的位置,即正中神經線經過的地方。留意有否手部麻痹、放射性觸電或刺痛
紓緩貼士:按摩+貼布 紓緩手麻脹痹

(作者提供)
- 首先使用按撫法(Effleurage),用小力從手腕輕掃至手肘約30秒
- 以順時針方向,從下而上,用指頭按摩(Friction)前臂約60秒‧再從下而上,大力一點深層按摩(Petrissage)30秒
- 搖動手腕(Shaking)30秒
- 最後重複第一步的按撫法30秒
- 每日2至3次
■ 貼走腕管綜合症
1. 先把手腕和手肘伸展,把具彈性的運動貼布從手腕貼到近手肘內側,拉力約10%至15%2. 再把運動貼布貼在手腕上,拉力約20%至30%3. 運動貼布一般可留於皮膚上約2至3日,但若有皮膚敏感或貼布後徵狀加重,應立即除去膠布,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簡易運動:3套運動為腕管減壓

(作者提供) 肌腱滑動運動
透過滑動手指伸展肌腱,增加血液回流,避免手腕水腫,從而減低腕管內的壓力
1. 首先把手掌打開
2. 保持手指伸直,並屈曲掌指關節
3. 伸直掌指關節,並把其餘手指屈曲
4. 屈曲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關節,並把遠端指關節伸直
5. 緊握拳頭
順次序由第1到第5個動作,每個動作保持3至5秒,一組10次,每天2至3組
■ 中間神經線鬆動運動
增加神經線內和附近軟組織的營養運輸,從而改善神經傳導功能
1. 以拳頭手勢開始
2. 手掌打開,大拇指靠近手掌
3. 手掌向手臂方向後伸
4. 把大拇指打開
5. 保持手指手腕位置,並把手掌旋轉向上
6. 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把大拇指向下拉
每個步驟保持3至5秒,1組5至10次,每天1至2組
■ 主動式手腕屈伸運動
增加手腕血液循環,減低腕管壓力
手腕主動向前後屈伸
每個動作保持3至5秒,1組10至15次,每天2至3組。
■ 注意事項
以上運動如引致不適或徵狀加劇,請立即停止,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文:黃嘉豪(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王翠麗
-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多種新冠疫苗對預防無症狀感染效果不理想 新冠病毒在鼻腔具大量複製能力
- 【新冠疫苗】本港有訂購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韓國2名長期病患者接種後亡 糖尿病人現副作用風險高(附:多國近月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
-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回升 3種最具威脅變種新冠病毒株 巴西P1變種病毒傳播力較其他高兩倍
- 【新冠疫苗】港逾2萬人接種科興疫苗 私家診所明起可接種科興 復星/BioNTech復必泰疫苗3月3日可預約(附7間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地點/預約網址/接種計劃私家診所名單)
- 【新冠肺炎】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續有員工、食客確診 張竹君:病發源頭員工有咳嗽 餐廳或有超級傳播 梁子超料員工長距離傳播致多名食客感染
- 【新冠疫苗】BioNTech疫苗未如期到港 研究:接種一劑預防重症效率達62% 第二劑達92%
- 【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預約6個步驟你要知(附兩款疫苗副作用一覽)
- 【新冠疫苗】有藥物敏感?疫苗過敏病史?接種新冠疫苗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 【新冠肺炎】四出拜年1人確診近50人檢疫 梁子超料疫情有反彈風險 食肆恢復晚市自助餐春茗屬高危 何栢良:勿報復式堂食
- 【新冠疫苗】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推薦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有效率、副作用有不同(附:接種疫苗前要知道的7個問題)
【明報專訊】腕管綜合症是常見的職業勞損,引致手部麻痹。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長期屈曲手指、手腕,如清潔工人、家庭主婦;或需要長時間使用震動工具,如地盤工人;又或需要長期使用鍵盤和滑鼠的文職人員,都有可能令肌腱膜發炎,引致水腫,令正中神經線受壓。
研究又發現,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均比一般人更易患上腕管綜合症。「我的手指不時有麻痹痛,痹痛情况有點特別,時而嚴重,時而輕微,睡覺的時候明明沒動,卻是全日最麻痹的時候。」診所內時常都聽到類似故事,這類病人很大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肌腱軟組織發炎 壓迫神經線
要了解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先要簡單了解手腕結構。手腕由8粒小腕骨(Carpal bones)和腕橫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構成腕管隧道(Carpal tunnel)。腕管內有9條屈肌腱(Flexor tendons)和正中神經線(Median nerve)經過。正中神經線負責3.5隻手指(即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無名指)的感覺及肌肉控制。由於腕管隧道空間很小,若隧道內的肌腱或軟組織發炎,便會壓迫正中神經線,引起3.5隻手指麻痹、刺痛,夜間疼痛會加劇。
再嚴重的話,更會導致大拇指肌肉萎縮,影響手指肌力和拇指的控制功能。當確診患上腕管綜合症,會先以保守性治療處理,即藥物、手托及物理治療。藥物包括口服止痛藥和消炎藥,或注射類固醇控制痛症及炎症。手托固定手腕位置,減少手腕活動,減低因勞動引致的水腫。物理治療則以電療儀器(如:低能量激光治療、超聲波、衝擊波、透皮神經電療機和蠟療等)、針灸、運動貼布、關節舒整、手法按摩及運動療法等,達致止痛消炎的作用。保守治療對初、中期的腕管綜合症幫助較明顯,但如果大拇指肌肉已開始萎縮,保守治療效果便不太顯著。這類病人或需要接受手術,減低正中神經線受壓。
長用震動工具 須勤做伸展運動
腕管綜合症多由長期勞損引致,日常護理有助避免肌腱勞損,減低患病風險。日常生活應盡量減少重複動作或避免長時間使用高頻震動工具。如因工作關係而不得不做,應適當分配休息時間及勤做伸展運動。
臨牀測試:手部麻痹 = 腕管綜合症?
手部麻痹可以來自不同成因,如頸神經根受壓或胸廓出口綜合症等。所以當發現自己手部麻痹,可以嘗試右圖兩個臨牀測試作初步診斷。
如兩個臨牀測試均為陽性,便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建議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進一步檢查及診斷。如情况嚴重,醫生或會轉介做神經傳導測試,檢查正中神經線有否受損及受損程度。
■ Phalen’s Test
把手肘提起,雙手腕屈曲,手背緊貼手背,並保持30秒至1分鐘,觀察手部有無麻痹感覺
■ Tinel’s Sign
輕敲手腕正中間的位置,即正中神經線經過的地方。留意有否手部麻痹、放射性觸電或刺痛
紓緩貼士:按摩+貼布 紓緩手麻脹痹
- 首先使用按撫法(Effleurage),用小力從手腕輕掃至手肘約30秒
- 以順時針方向,從下而上,用指頭按摩(Friction)前臂約60秒‧再從下而上,大力一點深層按摩(Petrissage)30秒
- 搖動手腕(Shaking)30秒
- 最後重複第一步的按撫法30秒
- 每日2至3次
■ 貼走腕管綜合症
1. 先把手腕和手肘伸展,把具彈性的運動貼布從手腕貼到近手肘內側,拉力約10%至15%2. 再把運動貼布貼在手腕上,拉力約20%至30%3. 運動貼布一般可留於皮膚上約2至3日,但若有皮膚敏感或貼布後徵狀加重,應立即除去膠布,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簡易運動:3套運動為腕管減壓
肌腱滑動運動
透過滑動手指伸展肌腱,增加血液回流,避免手腕水腫,從而減低腕管內的壓力
1. 首先把手掌打開
2. 保持手指伸直,並屈曲掌指關節
3. 伸直掌指關節,並把其餘手指屈曲
4. 屈曲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關節,並把遠端指關節伸直
5. 緊握拳頭
順次序由第1到第5個動作,每個動作保持3至5秒,一組10次,每天2至3組
■ 中間神經線鬆動運動
增加神經線內和附近軟組織的營養運輸,從而改善神經傳導功能
1. 以拳頭手勢開始
2. 手掌打開,大拇指靠近手掌
3. 手掌向手臂方向後伸
4. 把大拇指打開
5. 保持手指手腕位置,並把手掌旋轉向上
6. 用另一隻手輕輕地把大拇指向下拉
每個步驟保持3至5秒,1組5至10次,每天1至2組
■ 主動式手腕屈伸運動
增加手腕血液循環,減低腕管壓力
手腕主動向前後屈伸
每個動作保持3至5秒,1組10至15次,每天2至3組。
■ 注意事項
以上運動如引致不適或徵狀加劇,請立即停止,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文:黃嘉豪(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王翠麗
-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多種新冠疫苗對預防無症狀感染效果不理想 新冠病毒在鼻腔具大量複製能力
- 【新冠疫苗】本港有訂購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韓國2名長期病患者接種後亡 糖尿病人現副作用風險高(附:多國近月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
-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回升 3種最具威脅變種新冠病毒株 巴西P1變種病毒傳播力較其他高兩倍
- 【新冠疫苗】港逾2萬人接種科興疫苗 私家診所明起可接種科興 復星/BioNTech復必泰疫苗3月3日可預約(附7間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地點/預約網址/接種計劃私家診所名單)
- 【新冠肺炎】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續有員工、食客確診 張竹君:病發源頭員工有咳嗽 餐廳或有超級傳播 梁子超料員工長距離傳播致多名食客感染
- 【新冠疫苗】BioNTech疫苗未如期到港 研究:接種一劑預防重症效率達62% 第二劑達92%
- 【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預約6個步驟你要知(附兩款疫苗副作用一覽)
- 【新冠疫苗】有藥物敏感?疫苗過敏病史?接種新冠疫苗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 【新冠肺炎】四出拜年1人確診近50人檢疫 梁子超料疫情有反彈風險 食肆恢復晚市自助餐春茗屬高危 何栢良:勿報復式堂食
- 【新冠疫苗】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推薦科興疫苗和BioNTech疫苗 有效率、副作用有不同(附:接種疫苗前要知道的7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