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確診者可1傳4 如未防疫時 梁卓偉:港首現「持續本土爆發」 袁國勇:市民「防疫疲勞」

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估計,社區現時有最少五六十個隱形個案,是本港自疫情以來首次有「持續本土爆發」,東九龍及沙田為高風險地區,建議為東九龍所有老人院檢測病毒。(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本地確診個案急升,港大研究推算現時本港每名本地確診者可感染3至4人,情况如未有防疫措施時水平。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表示,現時是香港首次正式有「持續本土爆發」,東九龍及沙田為高風險地區,倡為東九龍所有老人院檢測病毒。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則稱,市民進入「防疫疲勞」,強調要帶口罩、做好手部衛生;若市民沒防疫意志,「政府搞乜都無用」。
稱變種後傳播率升三成 港現高於武漢1月底
梁卓偉昨在商台《政好星期天》表示,最新統計數字推算本港新冠病毒本地個案的即時傳播率為超過3、近乎4的水平,即每名確診者可傳染3至4人。他稱首現疫情的武漢在1月底封城前,其即時傳播率為2.5至3。梁解釋,由於有研究顯示病毒變種後傳播率比以前高三成,故現時本港即時傳播率比武漢1月底時高,形容「有如疫症初期未有(防疫)措施的水平」。
倡東九老人院全檢測
梁卓偉估計,社區現時有最少五六十個隱形個案,是本港自疫情以來首次有「持續本土爆發」。他說本港有兩個高風險地理群組,分別是東九龍及沙田,東九龍特別令人擔心,因是全港其中一個最老化及貧窮的地區,老人院數目較多;若老人染疫,重症比率及死亡率比年輕人高幾倍。他建議為東九龍所有老人院做檢測,「是穩妥的策略」。另外,他相信由早前沙田瀝源邨的染疫群組開始,社區一直有隱形傳播鏈未檢測出來。
梁卓偉又說,昨日是他「第一次去講真係好嚴重」,希望市民重拾防疫精神;「每日幾十幾十新症入去,會打亂醫管局負荷」,公共衛生系統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袁國勇在無綫《講清講楚》表示,留意到市民出現「防疫疲勞」,或要到好多病人、多人死亡,市民警覺才提升。他提到3月時已驗出七成半病毒已變種,但不太感受到有影響傳播或病情,認為是「防疫鬆下來」導致爆發。
袁:司機食肆可拒接無口罩者
節目中袁國勇多次強調市民要戴口罩、做好手部衛生、只買外賣,「最大問題不是出街見人」,而是社交時有否做足防疫措施。被問到應否立法強制戴口罩,他認為「唔可行,(不可能)逐個捉去鬧」,但認為若果有人不戴口罩乘搭的士、小巴,司機可拒載,食肆亦可不歡迎沒戴口罩者光顧。
袁國勇又說,政府措施的成功是靠市民防疫意志及心態,若市民沒有意志,「政府搞乜都無用」。
- 新冠疫苗非建議每年或定期打加強劑 接種新建議:未染疫6個月至17歲應打齊3針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