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自本月初爆發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已涉及食肆、街市、的士等不同感染群組。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及其團隊的研究發現,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下,新冠病毒有可能發生「機會性空氣傳播」(Opportunistic Airborne),令病毒超出一般飛沫傳播的1.5米範圍,可傳播至遠達9.5米距離。他建議市民避免到通風不好的食肆用膳。
研究個案:患者病毒傳染至旁邊兩枱食客
港大機械工程系建築環境講座教授李玉國及其團隊,與廣州疾控中心、湖南疾控中心、東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合作,研究3宗新冠病毒爆發個案。其中,廣州今年1月有3個不相識的家庭在同一食肆用膳,其中一枱的患者,將病毒傳染給旁邊兩枱的5名食客,最遠傳播至4.6米;團隊其後返回餐廳測試,發現食肆內通風量只有每人每秒0.75至1.02升。
另一個案是一名患者在湖南乘搭巴士和小巴,兩程車共傳染了9人,其中與坐得最遠的患者相隔9.5米,團隊其後發現車上的通風量平均為每人每秒1.7至3.2升。
鑽石公主號大部分患者 房間隔離前感染
團隊又研究了「鑽石公主號」郵輪爆發情況,發現大部分患者都是在2月5日、所有乘客返回各自房間內隔離之前感染,而郵輪船艙的通風量要求是每人每秒8升,顯示即使是使用中央冷氣系統,只要通風量達到每人每秒8升,都不會再發生傳播。
建議市民避免到通風差食肆用膳
李玉國認為,研究顯示當室内通風量低於每人每秒3升,就有可能導致新冠病毒遠距離空氣傳播,即使相隔1.5米,傳播效果仍等同零距離一樣;團隊估計,通風量達每人每秒8至10升,就可將遠距離空氣傳播的感染風險降低。他說,沒有資料顯示香港不同室內環境的通風量,但若市民在室內聞到另一人的氣味,或顯示該處通風量不足,又建議市民避免到通風不好的食肆用膳。
專題系列文章
- 【器官捐贈】每日逾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 大愛恩人花園捐贈者長眠 救活逾230病人
- 愛滋病毒HIV「晚發現」個案佔比增 年長者易忽略感染風險 防護中心籲有性行為者檢測
- 乳癌篩查次階段轉攻帶基因突變家族病史者 逾半患者由MRI確診 專家倡用
- 研究:逾六成半在職青年每周運動少於2次 逾半運動為減肥健美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