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環署轄下紅磡及土瓜灣街市至昨日發現17宗確診,6宗屬魚販,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武漢和北京市場爆疫都涉魚檔,對本港魚檔個案感擔心。港大專家袁國勇到場調查,認為可能因魚檔潮濕、低溫,病毒存活時間長,經手觸摸、老鼠等擴散,也可能是魚販一起吃飯、飲酒交叉感染。袁又表示一旦街市等現超級傳播,疫情很易反彈,呼籲公眾減到街市,出入街市均要潔手。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紅磡街市至今15宗確診 涉4魚檔
本港昨增80宗確診,包括5宗輸入個案,43宗與早前個案有關,32宗源頭不明,另約50宗初步確診。新增確診包括兩宗紅磡街市魚販,連同近日已確診個案,紅磡街市相關確診有15宗,當中10宗為街市員工,4宗是魚販,涉4檔魚檔,其餘確診者包括乾貨檔販、清潔工等。土瓜灣街市昨亦有一名魚販確診,累計有兩名魚販確診。
袁國勇:魚檔有多個傳播可能
食環署稱,截至本月3日,已為街市約3300個檔戶及員工檢測,當中5個樣本陽性,涉紅磡街市及土瓜灣街市。
食環署昨午5時提早關閉兩個街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其團隊在魚檔砧板、水、秤、收銀處等收集環境樣本,但沒找到水產可化驗;兩個街市今、明繼續停業,等候化驗結果。袁國勇說,武漢華南海鮮城、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和大連的疫情都涉魚檔,故當局對本港街市魚檔出現多宗確診感擔心。他估計,街市魚檔有多個傳播可能(見表),最大可能是有染疫者將病毒帶入街市,病人的糞便、口水等帶病毒,而魚檔潮濕、低溫,令病毒可存活7日以上,再經手部觸摸、老鼠等令病毒擴散;亦可能是魚販一齊吃飯、飲酒時交叉感染。
袁:病毒最大可能經人手及老鼠擴散
袁國勇說,也有可能是街市內的貓被人傳染,貓繼續在街市走動、尤其在魚檔附近流連,傳播病毒。他說,在兩個街市內都看不到貓,獲告知紅磡街市原本有貓後,他着職員捉貓檢驗,但叮囑不要殺貓,因貓對街市有益。他又說,也有可能是魚和水產染病毒,但水產是冷血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很小;另一可能是空氣傳播,但他觀察發現紅磡街市樓底高、風扇風力猛,土瓜灣街市有冷氣,相信空氣傳播可能很小。
若街市、老人院或食肆有超級傳播 疫情易反彈
袁國勇表示,在街市爆發疫情是預期之內,外地最常見爆疫地點包括食肆和街市,因在食肆通常除口罩,街市較熱,也有很多人不戴口罩,容易傳播病毒,且香港街市多以現金交易,容易經手部接觸傳播病毒。袁又說:「好似𠵱家有趨勢(新增確診數目)跌落嚟,但大家唔好咁開心住,只要喺街市、老人院或食肆再有超級傳播,好易彈番上去。」
海鮮業界料非漁船帶毒入港
漁船及收魚艇船員、包括內地過港漁工都屬獲豁免檢疫者。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目前處於休漁期,認為不可能由漁船將病毒帶入香港。他續說,目前大部分供港水產是內地養殖,主要經文錦渡和港珠澳大橋陸路來港,其餘小量水產經空運和船運來港。船運水產主要由香港船到馬來西亞和印尼運來港,在船上工作的主要是內地船員,由於他們在外地和香港均不得上岸,加上8至10日來港一次,李相信不是由他們帶病毒來港。
李彩華說,紅磡和土瓜灣街市分別有10至20檔魚檔,職員主要會駕車到香港仔海鮮批發市場取水產再運回市場。據他所知,紅磡街市較熱和焗,可能部分檔販無戴好口罩。至於為何紅磡街市已無水產供檢測,李估計由於檔販知悉街市即將暫停運作,只購入小量水產並已全數出售。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 血庫O型A型B型血僅4天存量 紅十字會籲踴躍捐血
- 許樹昌料流感3月中始回落 籲長者幼童盡快接種疫苗 不打針注意戴口罩手衛生
- 食物中毒受影響人數續增 餐後6至68小時現嘔吐、腹瀉、發燒等食物中毒病徵
- 研究:34%失胎夫婦現抑鬱情緒 哀傷持續影響夫婦關係 倡生育史納輔導評估
- 疫後腦膜炎雙球菌反彈 細菌入侵血液可致嚴重病症 病徵:發高燒、劇烈頭痛
- 港踏入流感季節 九成甲型H1病毒 院舍學校一周7宗爆發 衛署籲打疫苗
- 母乳庫招募捐贈者 為極早產及患危疾初生嬰提供母乳
- 流感活躍度上升 公院流感入院率增 衛生防護中心:本港即將踏入流感季節
- 兒童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5個常見問題 解答家長疑慮 (衛生處方)
- 內地人類偏肺病毒感染呈升勢 許樹昌:非新病毒注意衛生可防 料本港下月中流感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