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四肢活動十分依賴關節的靈活度,關節附近的滑囊便是關鍵結構之一,它所分泌的黏液有助減少骨骼和軟組織之間的摩擦。不過當關節使用過度或者磨蝕,便會導致滑囊受損和發炎,患者會感到疼痛,肩周炎便是常見的滑囊炎(Bursitis)之一,主要發生於肩膊、手肘、膝關節、腳踝等4個關節。
肩周炎痛?拆解滑囊炎4個常見關節位置:肩膊、手肘、膝關節、腳踝
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高兆祺醫生表示,滑囊位於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和骨骼之間,基本上有關節的地方就有滑囊。他解釋,滑囊是由滑膜包圍的小水囊,能夠分泌潤滑液以減少關節周邊結構之間的摩擦,讓關節能夠容易移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當關節過度活動或使用不當時,滑囊便會受到不必要的摩擦和刺激,出現發炎情况,醫學上稱為滑囊炎,主要發生於肩膊、手肘、膝關節、腳踝這4個關節(見表一)。
肩膊:常見肩周炎 涉肩關節和姿勢問題
以常見的肩周炎為例,高醫生指出患者大多分為兩類,一是關節使用量高人士,例如職業運動員需要不斷練習游泳和揮球拍、因工作需經常重複向上提舉動作;第二類是因為姿勢問題,特別是工作期間,或者運動員在訓練時姿態有偏差,便會增加滑囊炎機會。
手肘:患者後方有水在晃動感覺
另一常見滑囊炎的位置是手肘,雖然這位置出現的滑囊炎不會太疼痛,但卻會因為滑囊發炎的關係而積聚大量黏液,患者會感到手肘後方有一泡水在晃動。
膝關節:經常跪地影響膝蓋
至於膝關節滑囊炎,主要是因為經常跪在地上的動作所致。例如負責鋪地氈的人士,因工作需要經常雙膝跪在地上及身體向前傾,令膝蓋前方的髕前滑囊(Prepatellar bursa)受壓,而出現「鋪地氈者膝頭」(Carpet layer’s knee)。另一情况是「教士膝頭」(Clergyman’s knee),用來形容跪拜姿勢壓着膝蓋下方的髕下滑囊(Infrapatella bursa)所形成的髕下滑囊炎。
熱愛跑步人士也有機會因為不斷摩擦膝蓋外側的「髂脛束」(Iliotibial band)而出現滑囊炎,稱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高醫生指出,膝關節所出現的滑囊炎一般會引致劇痛,患者無法伸直或屈曲膝關節。
腳踝:鞋履過緊過鬆致滑囊發炎
最後一類常見滑囊炎發生於腳跟後面,高醫生解釋,鞋履過緊會壓着腳跟後方的滑囊,相反太鬆又會在步行時重複摩擦滑囊,容易導致該位置的滑囊發炎。
除了經常重複或過度使用關節外,創傷、痛風、免疫系統病變和細菌感染也可能導致滑囊炎。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表一:滑囊炎常見發生位置
關節 | 原因 |
肩膊 | .肩關節使用量高(如經常重複向上提舉動作、游泳時反覆練習蝶式、自由式等對肩膊活動要求較高的動作)
.姿勢問題,不當地使用肩關節 |
手肘 | .手肘後方的滑囊受壓,例如學生經常用手肘撐着桌面或牀來看書,因此手肘滑囊炎又稱為「學生肘」(Student’s elbow) |
膝關節 | .經常跪在地上的動作會令膝蓋前方的髕前滑囊(Prepatellar bursa)或膝蓋下方的髕下滑囊(Infrapatella bursa)受壓
.長時間跑步會令大腿前後的肌肉疲倦,改為運用大腿內側及外側的肌肉,因而不斷摩擦膝蓋外側的「髂脛束」,導致附近的滑囊發炎,這稱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 |
腳踝 | .鞋履太緊,壓着腳跟的滑囊
.鞋履太鬆,腳跟滑囊會受到反覆摩擦 |
治療滑囊炎 以消炎止痛為主
當懷疑患上滑囊炎,醫生一般可透過臨牀徵狀診斷,大部分毋須進行影像檢查,有需要或會抽取關節積液進行化驗,但若懷疑屬髖關節滑囊炎,由於位置較深入,則需要透過影像掃描協助診斷。
治療方面,高醫生指,大部分滑囊炎都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藥處理,較嚴重或需要注射類固醇局部消炎止痛,一般在注射數日後見效。由於滑囊發炎後會產生黏連,若病人因為滑囊炎引起痛楚而長時間減少關節活動,有機會出現關節攣縮,尤其是肩膊滑囊炎(肩周炎),可能導致連一般日常生活如梳頭、穿衣等動作都無法做到,這類病人則需要接受物理治療進行復康運動。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