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健康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患者忽略,若發現4個警號,則要提高警覺!因為腳上一個輕微傷口,已足以引起很多足部問題,如細菌感染及發炎,甚至導致爛腳、關節變形而可能要截肢。其實糖尿病未必一定會爛腳,關鍵是妥善控制血糖,加上適當護理雙腳,包括定期檢查足部,已可以預防糖尿足的併發症,留住雙腳無問題。
糖尿病在香港十分常見,每10個成年人便有一人患病,而65歲或以上人口更是每4人便有1人的血糖過高。糖尿病的影響廣泛而長遠,全身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雙腳,但往往最易被患者忽略。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糖尿病可引致糖尿足 注意4個警號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指出,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要截除腳趾保命。
陳家倫提醒,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引致4種常見足部問題
陳家倫闡釋,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包括以下4種:
1/ 足部感覺變弱:即使腳有傷口也不覺痛,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問題。
2/ 傷口難癒合:因血液循環轉差及高血糖導致增加感染風險,令傷口較一般人難癒合。
3/ 雙腳易疲累:患者步行時容易感到乏力易攰,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走很短路程已需休息。
4/ 腳結構出現變化:腳型有可能漸漸變成「爪狀」或形成更嚴重的夏科氏關節的足部畸形,受力點的改變令足部更容易出現傷口,卻又因為感覺弱而未必能及早發現。
糖尿足併發症可截肢 5年內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他強調,糖尿足初時未必有明顯徵狀,但卻可慢慢地影響下肢,導致變形及嚴重感染等併發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截肢。「在香港需要截肢的病人中有一半均由糖尿病所導致!」
陳家倫表示,有部分糖尿足病人誤以為截肢後可以「一了百了」,跟糖尿病說再見,但其實是錯誤觀念。「潰瘍等問題可以繼續出現在患肢餘下的部分或另一隻腳,而且截肢後病人的活動能力大降,對身體及血糖控制都有很大的影響,故此5年內的死亡機會可達七成。」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糖尿患者每年足部檢查 及早發現併發症
國際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全面的足部檢查,併發症風險愈高的病人則要更頻密檢查。足部檢查涵蓋多個範疇,包括足部的保護性感覺、血液循環、皮膚和趾甲狀態,以及足部形態和結構變化。
「感覺測試可以利用10克單纖軟絲去觸碰病人的皮膚,評估患者對微細觸碰的反應,又或利用儀器發出輕震動,若患者無法感知便可能反映神經末梢已受破壞,失去保護性感覺功能,令足部更易受傷和難察覺。」
此外,還可以利用敲打測試神經反射功能,足部血液循環狀况則可以儀器量度足背和近足內踝的踁後血管脈膊和血壓以作判斷。至於皮膚及足部形態則可經由觀察了解。
他強調,定期檢查的目的是要及早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以便採取措施應對,亦可提示患者及醫生更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部分問題如血管阻塞引致血液循環差,則可轉介血管外科跟進。
陳家倫坦言,有部分病人可能覺得需「除鞋見人」較為尷尬,加上並不知道應向哪個專科求診,導致疏忽或延誤了足部的病變問題。其實病人如有需要,可先諮詢醫生或足病診療師,及早檢查以防患未然。
他提醒,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做足雙腳護理,以減低足部出現創傷而引發嚴重後遺症。
糖尿病患者日常護理雙腳貼士:
1/ 每日檢查雙足狀况:查看雙腳是否有傷口、瘀斑、水泡或紅腫等症狀,腳底則可用鏡子幫助觀察。
2/ 揀選合適的鞋履:確保鞋內有足夠空間但不能過於寬鬆,鞋子質料要柔軟及透氣,並宜以縛帶或魔術貼調節鬆緊度。由於雙腳的形狀會隨年紀有所改變,每次買鞋都要重新試穿。
3/ 保持足部乾爽:洗澡後要盡快抹乾雙腳,腳汗較多則宜較頻密更換襪子。
4/ 由他人協助修甲:可由家人協助剪腳甲以減少剪傷皮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