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下逾3成人增磅 缺乏運動久坐增患子宫內膜癌、腸癌、乳癌風險 三餐多油多紅肉易致肥
【明報專訊】疫情下市民多留家抗疫,香港防癌會調查發現,受訪者在疫情間減少運動及多叫外賣,近三成半平均增磅逾3.6公斤。防癌會認為增磅情况驚人,並稱缺乏運動及三餐多油多紅肉,均增患癌風險,建議市民多做運動及選多菜少油外賣。
緩和時3/4報復式外食
防癌會11月以問卷訪問1094人,近七成因疫情改變運動及飲食習慣。近三成半受訪者體重較疫情前增加,31%男性平均增磅4.2公斤,35%女性則平均增加3.6公斤。
受訪者在疫情前每周平均運動2日,但疫情嚴重時近半數減少運動,每周平均只運動0.8日。減少運動者中更有38%無做運動。飲食方面,近六成半受訪者增加外賣次數,七成半在疫情緩和時報復式外出用餐,約兩成半外出用餐進食分量較平常多。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防癌會稱驚人 籲在家運動
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表示,受訪者增磅速度驚人,一年增磅數公斤屬「幾緊要」,估計因市民少運動、多進食有關;而外出用餐多油及多肉,容易致肥。
廖提醒,長期久坐者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腸癌、乳癌及肺癌的風險,亦增因患癌致死的風險。
他建議市民在家中做瑜伽、步行、拉筋等運動,感到心跳加速、微熱出汗便可,亦可將多站立、做家務當作運動。成人每周最少150至300分鐘中度至強度運動,小童應每天運動一小時。
聖誕將至,很多人愛享用大餐。廖建議外賣族要選多菜、低油的食品,海鮮類較紅肉健康,在叫外賣前花點心思,食得健康兼減低患癌風險。
- 【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 【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 【罕見癌症】腺樣囊性癌可侵蝕神經線致面癱 化療、標靶藥物助延緩病情
- 【肥胖致癌】世衛報告指歐洲33%兒童59%成年人超重 每年料逾120萬人死亡與肥胖有關 體重升致最少13種癌症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 新冠肺炎丨英國丹麥荷蘭意大利現新變種病毒株 梁卓偉:港若現輸入個案繁殖率由0.81增至1.42 科學家推斷變異令病毒如鎖匙般易插入細胞
- 新冠肺炎丨英國變種病毒或令兒童更易感染 英專家指如證實需改變兒童防疫措施 何栢良:港11月至今逾40宗英國輸入個宗8成無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