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中醫抗病毒——防、擋、治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到今日不可收拾之時,各界評論比比皆是。醫學上、政治上、社會上……每日充斥大量資訊。
內地重視中西醫合作,而今次疫情在內地是藉着中西醫合作,各盡其職:呼吸急救、醫院設計、中藥治理、中西防疫等等得以控制。其中突出了中藥的強處,使人明白中醫除了在日常調理外,更可在急病大展其所能。國務院公開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各省各家也有提供很多中藥方劑。
對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更加重要。因為今次疫情不同2003年SARS,當年廣州、香港是疫情中心,代表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的我和醫管局高永文醫生共同邀請廣東省中醫藥專家林琳教授到港,歷史性中西醫合作治療SARS,令我對疫情治理有更深入認識。今次香港屬二線感染地區,防疫顯得更重要,而至今世界各國也需做好防疫工作。
粵藝館優惠迎中秋 鮑參花膠海鮮盛宴(4位起) 現以65折發售 每位只需$868 立即選購! |
高危族要「擋」 普通人要「防」
防疫應是中醫強項。西醫說的維他命C或抗氧化劑也不錯,但中藥更勝一籌。2月開始,我集合中國南北及香港專家提出的8條中藥防疫方,再因應香港南方水土不同,與一位著名的溫病中醫專家,用了很多時間分析研究,寫了一條為接觸病者高危人員「擋」病毒的方劑。另外,也寫了一條為普通人「防」病毒方劑。防、擋、治,是對抗病毒不同的理念,因應每個階段的不同安全比對效益而配合治療需要。
與醫管局溝通,知道他們並不是沒有在這方面工作。中西醫本來有很多好的理念,中醫重視個體變化而有不同方劑,西醫則重視安全及依循證據。所以,要推出為醫護人員而設的中藥方,需要有確實數據證明是安全而防疫的方劑;3月尾,與大學及藥廠開展行動,讓有需要人員於網上登記接受服用。
總之,現時內地已有很多新冠肺炎的中醫診療經驗,希望中醫治療及防疫力量,於疫苗久久未出之時,在香港及世界都發揮幫助。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 【嘶哮症】延遲治療可令腦部受損 第五波近60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出現發燒、淋巴腫脹及紅疹症狀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物理治療師拍片 隔空助病人訓練
- 醫學滿東華:磁力共振揪出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