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可抽血檢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BcAb)、「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
50歲的陳先生買保險前驗身,發現自己乃乙肝病毒帶菌者。抽血檢驗「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先生血液內有病毒;檢驗「表面抗體」呈陰性反應,反映陳先生體內未有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檢驗「核心抗體」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先生年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再進一步檢查,發現陳先生身體已有早期「肝硬化」迹象,血液「脫氧核糖核酸」數量處高水平,肝功能已受損。醫生建議陳先生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定期接受驗血及肝超聲波檢查,慎防發展成為肝癌。
化療降免疫力 潛伏病毒趨活躍
55歲的陳太不幸患上了B細胞淋巴癌,需要接受化療加「利妥昔抗B細胞單抗」(Rituximab),應有不錯的治癒機會。醫生在化療前為陳太檢查乙肝病毒,結果「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表面抗體」則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太體內有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而「核心抗體」亦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太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繼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相信她的肝臟仍餘下微量乙肝病毒。
治療淋巴癌,醫生用化療加「利妥昔」,使陳太免疫力下降,有可能令肝病毒轉趨活躍,例如「表面抗原」有可能轉呈陽性反應,「表面抗體」則轉陰性,「脫氧核糖核酸」數量上升,嚴重可引發肝功能衰退。因此,雖然陳太並非乙肝病毒帶菌者,「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但醫生仍建議在治療淋巴癌期間,同時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預防出現肝炎。
30歲的陳小姐好事近,婚前驗身,一切正常。驗血檢查乙肝病毒,顯示「表面抗原」呈陰性反應,「表面抗體」則呈陽性反應;陳小姐幼時接受乙肝病毒疫苗注射,成功誘發體內出現對付乙肝病毒的抗體,而「核心抗體」呈陰性反應,顯示陳小姐從未受乙肝病毒感染。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公院精神科醫生與病患1:775.4 社會壓力經濟環境未改善 料病患續增
- 美研究:新冠疫後加速腦成熟 女孩大腦皮層變薄加快逾4年 或與抑鬱焦慮有關
- 慎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 處理淡水魚後傷口發炎、發燒應即求醫 3招預防
- 【冬季流感】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 【精神健康】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10年高 女生飈7倍 專家籲留意子女「功能上」轉變勿忌諱談死
- 本港三成新手媽媽有產後抑鬱 研究:有薪產假增 產後婦女抑鬱徵狀減22%
-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 開學在即 學生精神健康注意4R:休息、人際關係、放鬆、抗抗力
-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 日本兩食物中毒案:餐後腹瀉驗出痢疾桿菌 旅館泉水疑受諾如病毒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