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常見牙齒問題:裂齒、牙肉收縮 恆常檢查避免問題惡化
牙齒缺失、蛀牙及牙周病都是長者常見的牙齒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帶來痛楚,更會引致咀嚼無力而影響進食和消化,大大影響長者的生活質素。除了上述三大牙齒問題,長者的牙肉亦會因退化而逐漸收縮,加上平日飲食習慣,容易令牙齒出現裂痕、變黃等情况,很多時長者都會以為只是小問題而未有及時見牙醫處理。好好保養、保持牙齒健康,進食時才會有「牙力」,因此長者應定期檢查牙齒,不能忽視簡單的牙齒問題。
牙齒問題逐個數:經常咬骨易致牙齒裂縫
養和醫院牙科部姚嘉琦醫生指出,港人飲食多肉少菜,而且不少肉類都是連骨或連殼上菜,經常咬骨嚼殼會令牙齒容易出現裂痕,即是裂齒症候群(Cracked Tooth Syndrome)及牙齒咬耗(Attrition),一般由琺瑯質(Enamel)伸延至牙本質(Dentin),少數個案更會影響牙周及牙髓,單靠肉眼難以發現,容易演變成蛀牙。
隨年紀增長,牙齒外層也會因日積月累的耗損或破裂而變薄,不但令牙齒變得更加敏感,更會導致咬合不良(即牙齒排列不整齊),影響其他牙齒,甚至帶來咀嚼、發音等問題。單靠修補一、兩隻受影響的牙齒,一般無法解決問題,但動輒拔牙,亦會令牙齒數目愈來愈少,影響長者飲食。
相關文章: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全口重建手術 因應需要修復牙齒
姚醫生表示,要修補牙齒裂縫,牙醫會先檢查及判斷裂縫的嚴重程度,並嘗試以填補物料逐一修補牙齒破爛處及裂縫,希望避免切割牙齒或拔牙,減低對牙齒的傷害。然而如果裂縫伸延至牙髓部分,則有機會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甚或拔牙。
近年牙齒修復的技術愈趨進步,當牙齒嚴重磨損、碎裂、變形甚至缺失時,保存齒科醫生一般會建議長者嘗試全口重建手術(Full Mouth Reconstruction),為上下顎作3D倒模,模擬及評估牙齒咬合,並應因牙齒所需制定治療方案,程序或包括固定牙套、活動假牙、牙橋或植牙等。
琺瑯質變薄 致牙齒變黃
除了牙齒出現裂痕,港人喜愛飲茶及咖啡等亦容易令牙齒變黃。姚醫生解釋,牙齒外層為琺瑯質,內層的牙本質則較為深色。當琺瑯質隨年月變薄,情况就像變成磨砂玻璃一樣,漸漸透出牙本質,令牙齒看起來泛黃。牙齒變黃會影響外觀,長者可考慮進行牙齒漂白程序,未必需要使用牙套。
牙肉收縮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
長者另一常見的牙齒問題為牙肉收縮,當年紀愈大,牙肉會因退化而逐漸收縮,加上不少長者習慣用牙籤剔走牙縫中的食物殘渣,令牙縫愈來愈大,更容易藏起污垢和滋生細菌。若果長者過去經常蛀牙,牙根有機會再次受蛀蝕,令牙冠容易斷裂。姚醫生表示,針對牙根位置的蛀牙,牙醫主要會用釋放氟化物的玻璃離子聚合物(Glass Ionomer)進行修補。
相關文章:【敏感牙齒原因】牙肉萎縮、琺瑯質磨蝕致敏感牙齒 5個預防方法要注意
長者宜每半年檢查牙齒
當長者遇到牙齒問題,很多時會因為行動不便或求診費時而未有即時見牙醫,反而有機會令牙齒問題惡化。不少人都以為老了就必要戴假牙,姚醫生指其實只要定期檢查、保養和清潔牙齒,一副牙齒用到八、九十歲亦不成問題,加上即使配戴假牙,亦需要靠原有的牙齒支撐,方能順利咀嚼,因此小心保養牙齒實在十分重要。
牙醫一般會建議長者每半年檢查牙齒,如果有牙周病就要檢查得更頻密,避免牙垢膜變成牙石而令牙周發炎、加快牙肉收縮。牙醫會按情况安排長者洗牙,牙齒衞生員亦會細心清理長者牙周袋的牙垢膜,以減少細菌數目,延緩牙周發炎。
- 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 食物過敏≠食物不耐 營養師拆解不同測試方法
- 體檢解構(下) 癌症指數的迷思
- 【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 【生蛇】突然腰痛出疱狀紅疹?免疫力下降帶狀疱疹伺機發作 72小時內服藥減後遺症 (談痛說情)
- 腸漏症是什麼?與脂肪肝、糖尿、哮喘有密切關係?(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 【脊椎關節病變】腰背痛或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腰、關節及其他器官 持續痛宜盡早求醫
- 【罕見病】認識白化症 身體缺色素皮膚毛髮全白 做足防曬免皮膚眼睛受損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