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關節痛】關節「風濕」嗌救命 及早保養勤伸展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春天濕氣重,除要處理牆身出水、衣服難乾透等問題,還可能要面對更頭痛的煩惱──「風濕痛」。每逢潮濕天氣或翻風落雨,不少人下半身的關節便出現短期痛楚,通常幾日後會無事,令患者以為已經康復而不加理會。

【明報讀者優惠價】Best® 葡萄糖胺沖劑  –  有效紓緩關節不適 改善關節活動能力 適合關注初期關節退化人士服用 立即網上訂購 優惠至2020年4月30日

既然關節液是好東西,為

註冊物理治療師提醒,幾天後不感痛楚,只是觸動痛楚的成因消失,實情是痛患仍然存在,拖得愈久,問題會變得愈嚴重,甚至到老年時可能出現肌肉無力、關節變形等問題,絕對不容忽視。

■運動處方

「風濕」發作

˙控制體重,減輕下半身關節壓力

˙傷後立即冷敷包紮,減關節腫脹

˙減少關節過度勞損

˙常做保養運動,減風濕發作

【明報讀者優惠價】Mexcal Mk7 鈣片  –  有助改善骨骼健康、增加骨質密度 適合補鈣人士服用 立即網上訂購 優惠至2020年4月30日

經常聽到人說:「翻風落雨,關節就痛,準過天文台!」坊間多將這種痛症,歸類為中醫所講的「風濕」。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梁澤祺表示,這一類「風濕」屬退化性關節炎,「西醫和中醫所講的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病症,西醫的風濕是指類風濕關節炎,通常病發在小關節上,而且左、右對稱。至於中醫所講的風濕,在物理治療來說是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出現於舊患,或是勞損關節上,而大部分關節痛症,都屬於這一類」。

「退化性關節炎」下半身重災

梁澤祺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負重關節都有不同程度的痛楚,大部分集中下半身,病發時關節位置輕微腫脹,除非病情嚴重,否則較少出現紅腫及發熱。「負重關節包括腰、髖、膝、腳踝等關節,由於在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經常用到這些關節,例如行樓梯、搬重物等,再加上身體重量的壓力,令關節難以休息,這就是為什麼退化性關節炎大多集中在下半身的主因。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舊患未完全康復,其次是長期使用同一位置導致勞損。」

他解釋,不少人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受傷後不再痛楚便等於康復,其實痛楚消失只是其中一個病徵消失,是否完全康復,還要考慮受傷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是否回復受傷前的狀態,關節活動幅度是否理想,靈活度是否夠高等。

痛楚消失≠康復

至於外界刺激引發痛楚,大多是病人突然過多使用關節造成,「例如在農曆新年前後要經常做家務,或是去旅行時,由平時不做運動變成全天行路行足十小時,都會引發關節痛楚。此外,天氣亦是其中一個因素,例如翻風落雨,周邊氣壓有所改變,令到關節由少少紅腫變得嚴重。當肌肉痠軟或繃緊時,關節活動能力變差,都是痛楚的成因之一」。

中年也中招 嚴重關節變形

常聽到老人家說風濕痛,究竟退化性關節炎是否老人家才有?梁澤祺指病因有兩個,不同年齡的人都有可能受影響。「如果做運動扭傷關節,或是做韌帶手術而留有疤痕的人,康復情况不理想或韌帶有疤痕降低關節靈活度,都有可能在中年時便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至於因長期勞損所引致的退化性關節炎,則要視乎勞損的程度而定,所以由中年人至長者,都有可能中招。不少人會因為痛楚維持的時間短而不加理會,其實只會令問題惡化,尤其是當年齡增加時,勞損積累,姿勢不理想,加上肌力下降,更有可能出現關節變形,嚴重時甚至會變成膝內彎或膝外彎,需要骨科醫生施關節置換手術才能解決問題。」

■預防貼士

想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梁澤祺建議要留意以下幾點:

1.控制體重

保持體重在合適範圍,可以有效減低下半身關節受壓

2.留意早期徵狀

包括肌肉繃緊,動作不暢順,關節僵硬及活動幅度不理想,肌肉力量不足,或出現輕微關節不適等徵狀,如不加理會任由勞損增加,便有可能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3.留意勞損

減少重複動作,以免同一關節過度勞損

4.保養運動

多做針對下半身的保養關節運動,就算沒有病發,勤做亦有助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文:勞耀全

圖:劉焌陶、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b409489ca46d123f86b60e9f27708598.jpg錯誤動作——不少老人家會在公園做屈膝打圈動作,以為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但梁澤祺指這動作只會增加膝蓋受力,對退化性關節炎並沒有幫助。(圖:劉焌陶);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4/b4092b32000fd8f8697bc77f4ab00e83.jpg梁澤祺(圖:劉焌陶);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