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米加-6過量增風險 識揀補充劑 防黃斑病變

健康飲食——定期攝取含豐富奧米加-3、類胡蘿蔔素的食物,避免進食加工食品,有助降低因自由基引起的黃斑病變風險。(Jae Young Ju@iStockphoto/資料圖片,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人到中年,眼睛開始矇查查,老花、白內障、黃斑病變逐一來襲。想保「睛」明,多吃坊間補眼營養素、護眼食品有用嗎?
酒樓飲茶「一盅兩件」、早餐的煙肉腸仔,是不少香港人日常飲食,原來食得多不但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香港大學研究發現,不良飲食習慣增加患老年黃斑病變風險。
老年黃斑病變是其中一個與年老有關的眼疾。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榮譽臨牀副教授王逸軒指出,老年黃斑病變常見於50歲以上的人士,香港每年約有3000宗新症,估計全港有50萬人受不同程度的黃斑病變影響。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乾性致視力衰退 惡化成濕性可盲
黃斑區位於視網膜中央區域,滿佈感光神經細胞,負責中央視力,但隨年齡增長有可能出現病變。黃斑病變主要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乾性黃斑病變是由於黃斑區退化,令視力衰退,亦可惡化成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濕性黃斑病變患者的視網膜底部出現異常血管增生,導致出血、滲漏及結疤,病發初期會影響視力,視物變得模糊及彎曲等。一旦黃斑區出現結疤,視力便不能逆轉,視野中央會有黑影。
香港大學眼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伍立祺提醒,老年黃斑病變延誤治療,有可能導致失明。目前,可透過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濕性黃斑病變,但尚未找到有效方法治療乾性黃斑病變。老年黃斑病變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不良飲食習慣、BMI超標等;有研究發現,日常飲食習慣及某些營養素組合有助預防黃斑病變。
均衡飲食 攝奧米加-3、類胡蘿蔔素
香港大學於2019年1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日常飲食中進食過多紅肉,同時攝取不足深海魚和深綠色蔬菜,會增加患老年黃斑病變的風險。王逸軒、伍立祺有份參與研究,報告刊於生理醫學期刊《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研究招募了99名濕性黃斑病變患者及198名健康人士參與,以抽取血漿樣本及問卷方式,評估飲食模式和血漿相關成分,與黃斑病變的關係。與對照組相比,濕性黃斑病變患者較少進食綠葉蔬菜,攝取較多醃製蔬菜和醃製肉類。此外,奧米加-3(omega-3)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在黃斑病變患者血液的水平相對低。
有見及此,研究建議定期攝取含豐富奧米加-3的食物,例如鮭魚、沙甸魚、亞麻籽,以及菠菜、番茄和羽衣甘藍等含豐富類胡蘿蔔素(包括葉黃素lutein、玉米黃質zeaxanthin、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番茄紅素lycopene)的食物;另一方面,避免進食加工食品、中式點心、牛油等高飽和脂肪的食物。透過飲食調節,有助降低年長者因自由基引起的黃斑病變患病風險。分量應根據衛生署的建議,成人每日進食肉、魚、蛋及代替品的分量約5至8両(1両肉相等於4至5片熟肉),每天進食最少兩份水果(1份水果相等於兩個奇異果)及3份蔬菜(3份相等於約1.5碗煮熟的蔬菜或3碗生蔬菜)。
「AREDS 2」營養組合 抗炎護黃斑區
不過,都市人生活繁忙,一日三餐外食,或未能攝取每日所需營養,不少人更依賴保健食品。對於營養補充劑對預防黃斑病變的作用,王逸軒和伍立祺均提到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NEI)的臨牀研究。NEI在2001年公布一項大型研究結果,維他命C和E、β-胡蘿蔔素和鋅的組合(稱為AREDS配方),將晚期濕性黃斑病變的風險降低了約25%;2006年再做一次為期5年的臨牀研究,共有4203名參與者,介乎50至85歲,改良後的AREDS 2配方同樣有助預防晚期濕性黃斑病變,成分包括維他命C和E、鋅、銅、葉黃素、玉米黃質(見表)。伍立祺表示,AREDS 2配方是目前唯一有醫學實證的營養素組合,當中的抗氧化成分具抗炎能力,可保護黃斑區。
上述研究亦顯示,最受益於服用葉黃素/玉米黃質的患者,都是在平日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營養的人。與沒有接受葉黃素/玉米黃質補充劑的參與者相比,服食補充劑的人患晚期濕性黃斑病變的風險降低了26%。「如果想預防老年黃斑病變,從日常食物攝取這些營養素便足夠。」伍立祺表示,均衡飲食能提供充足的營養素,可以從天然食物攝取得到。
- 奧米加-3
- 食物例子:深海魚、堅果
- 玉米黃質、葉黃素
- 食物例子:綠葉蔬菜、甜椒
- 維他命C、E
- 食物例子:奇異果、橙
先諮詢醫生 高劑量維E可「薄血」
如果已經患有老年黃斑病變,想避免由乾性惡化成為濕性,可考慮AREDS 2配方,因單靠飲食難以獲得與配方相同水平的抗氧化劑和鋅。不過伍立祺提醒,服食前宜先諮詢醫生,因高劑量的維他命E有少許「薄血」功能,如要同時服食AREDS 2配方補充劑和薄血藥,最好向內科和眼科醫生說明。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變種】本港Omicron BA.5逾百宗個案涉不同分支 歐家榮:來自多個源頭 日本英國確診回升
- 【第二代新冠疫苗】莫德納擬申請在港用二代疫苗 輝瑞BioNTech新疫苗研究:對Omicron免疫反應增19倍
-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 【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 【新冠疫苗】美FDA准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 測試:BioNTech對幼兒避免感染有效率80%
- 【血氧機】消委會提醒影響血氧計準確度的5個因素 指甲太長手太冷太濕、心房顫動不宜使用(附使用技巧短片)
-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 【新冠疫情】疫苗通行證擴至13指定醫療處所 關於醫管局專科門診診所等疫苗通4個常見問題
- 情緒診所:森林浴打開五官 療癒身心靈
- 肺腑之言:醫學的「模擬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