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風治療 黃金3小時?愈早診斷計算可挽救腦細胞和功能 加快病人康復進度

分享此內容:

本港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士因為突然來襲的中風而入院。雖然近年針對中風的預防和治療做得愈來愈好,但患病和死亡人數卻沒有顯著減少,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近年隨着醫療技術和人工智能系統的發展,治療中風已不一定局限於「黃金3小時」,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為急性中風病人計算出可挽救的腦細胞數量和比例,再透過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加快病人康復進度的同時,也有助提升他們重拾工作和自理能力的機會。

中風|延長急性中風治療黃金3小時 養和醫院應用AI計算可挽救腦組織數量 增嚴重病人康復機會
圖為人工智能系統的腦部圖像分析,綠色為低灌注的腦組織範圍(可拯救組織)。綠色範圍愈大,術後改善病情的機會愈大。(圖片來源:明報健康網/養和醫院)

 

中風: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

中風是一種急性大腦血管疾病,大致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兩類中風的治療方向不一,缺血性中風需要將堵塞血管的血塊溶解,出血性個案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但兩者的治療都必須與時間競賽,愈早治療效果便會愈佳,故一直以來中風治療有「黃金3小時」的指標。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時間」對於中風治療十分關鍵,愈早接受治療會愈好。他解釋,中風後短時間內部分細胞仍未完全壞死,若合適的缺血性中風患者能及時注射溶栓藥物或施以取栓手術,則可能救到未壞死的腦細胞和功能。若延誤治療,腦細胞可能已經完全壞死,對治療帶來的風險亦會增加。

 

突破治療黃金3小時 計算可挽救腦細胞和功能

他強調,隨着治療和檢查技術的進步,近年即使急性中風病人錯過了治療的「黃金3小時」,部分病人仍可以透過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腦血管磁力共振造影及灌注造影影像的分析,計算出病人剩餘可挽救腦細胞的數量和比例,經診斷後病人有機會透過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增加康復機會。因此吳醫生提醒,一旦出現中風迹象,絕不能拖延送院救治的時機。

至於出血性中風的預後一向較差,死亡率亦較高,治療技術也沒有太大突破。吳醫生稱,過去有人提出以手術取走腦內的血塊或有助加快復原,但目前研究證據顯示手術對大部分出血性中風患者的幫助不大,反而盡早控制血壓,阻止血塊繼續增大,帶來的療效可能會更好,但若屬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就可以利用手術盡快止血。

 

愈早治療中風 病人康復愈理想

吳醫生多番強調,救治中風一定要「快」,一是因為大型研究顯示,及時接受治療能讓逾半缺血性中風患者在3個月內能再次獨立自理日常生活,無礙日後生活的自主性;二則是臨牀經驗所見,能及時治理對病人的康復十分關鍵。

他直言,即使有些嚴重病人病發時出現半癱、無法說話等殘障,但因為能及早求醫,在治療後身體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逐漸恢復,可以繼續自理的生活。

急性中風治療 黃金3小時?愈早診斷計算可挽救腦細胞和功能 加快病人康復進度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治療中風必須與時間競賽,愈早接受 適切的治療,治療成效愈好。

中風趨年輕化 首半年復康黃金期

「尤其是中風病人有年輕化趨勢,病患可令人失去工作能力,更需要透過治療和復康以重拾身體功能,例如有理髮師在中風後右手無法郁動,十分擔心日後無法工作,幸好經治療後能再次拿起鉸剪。」

吳醫生指出,復康治療可以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功能,而首半年更是復康的黃金期,黃金期以後,病人仍需持之以恆地接受復康治療和訓練,有助改善大腦功能。

「病人若能保持樂觀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可以得到更佳的效果,反之康復路上抱消極應對,則會令復康進度大打折扣。」

 

必須知道的3個「中風」問題

Q1:中風的高危因素是什麼?

吳醫生:引起中風的高危因素有很多,例如三高與缺血性中風有密切關係,而出血性中風則可能源於先天性血管瘤爆裂、高血壓或腦澱粉樣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等。每名中風患者的病因都可能不同,例如較年輕的病人可能因為血管撕裂或患有凝血問題而致病,因此每一位病人都要個別處理,透過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治療。

Q2:什麼是「小中風」?可以不用求醫嗎?

吳醫生:大約兩成中風患者曾出現「小中風」的先兆,即由短暫性的血流不暢所引起的功能障礙,但由於維持的時間很短,病人通常在1小時內已無礙,故容易令人掉以輕心。然
而,若小中風發生後沒有適當處理,病人在3個月內出現真正中風的機會可高達兩成。

Q3:中風的徵狀跟「談笑用兵」有什麼關係?

吳醫生:醫學界常以「談笑用兵」作為口訣,因為中風的徵狀未必人人相同,要視乎受影響的位置和範圍而定。「談」是指說話及表達能力出現障礙,「笑」則是指面部活動不對稱或咀歪,「用」就是手腳出現感覺異常或無力,若出現這些徵狀便要立即找救「兵」。

 

「剖析急性中風」明報副刊FB Live 直播

日期: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吳炳榮醫生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查詢電話:2515 5437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