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 康復者身上收集「恢復血漿」 6成人康復 孔繁毅: 重症病人死亡率減半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康復者身體產生的抗體,除可避免自己再受感染,更可幫助垂危病人擊退病毒。公立醫院從康復者身上收集「恢復血漿」,並已在50名留醫深切治療部的重症確診者身上使用,60%病人康復,並將重症患者死亡率減半至22%。有曾患癌的確診老婦對各種抗病毒藥物無反應,每毫升樣本病毒量一度高達10億顆,並有嚴重肺炎需插喉供氧,接受兩次血漿治療後病毒清除並出院。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港大孔繁毅:新冠患者康復出院後仍有乾咳、肌肉痛徵狀 少數肺部長期纖維化

新冠肺炎 | 康復者身上收集「恢復血漿」 6成人康復 孔繁毅: 重症病人死亡率減半
抗體水平足夠和符合指定條件的新型冠狀病毒康復者,可捐出血漿救助其他重症患者,本港至今已有50名康復者捐出恢復血漿。(瑪麗醫院提供)

藥無效轉輸血漿 插喉老婦6周出院

瑪麗醫院一名67歲曾患淋巴腫瘤的女病人,曾接受免疫治療和化療,康復一年後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用過抗病毒藥物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和瑞德西韋,病情無改善,身體一直未能產生抗體對抗病毒,肺部達七、八成現炎症,需持續插喉和使用呼吸機,體內病毒量更達每毫升樣本10億顆病毒。醫療團隊遂嘗試向她輸康復者捐出的「恢復血漿」,3至4日後病毒量大跌至每毫升100萬至1000萬顆,肺炎亦有兩三成改善,但未能脫離呼吸機。

團隊再向病人輸第二次恢復血漿,一星期內病毒檢測已轉陰性,再隔一星期就離開深切治療部,女病人共留院約6星期可出院,5個月後肺纖維化問題大致康復,肺功能恢復至原來的七八成。

新冠肺炎 | 康復者身上收集「恢復血漿」 6成人康復 孔繁毅: 重症病人死亡率減半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瑪麗醫院內科榮譽顧問醫生孔繁毅表示,50名接受恢復血漿治療的重症確診者中,60%康復,22%死亡,但死亡率較不接受治療者減一半。(朱韻斐攝)

22%病人死亡 主為長者長期病患者

部分新冠病毒患者會出現嚴重肺炎甚至肺衰竭,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公立醫院曾向50人使用恢復血漿,當中17人(34%)已出院,13人情况穩定,即共30人(60%)治療後康復;另9人情况仍然嚴重和11人(22%)死亡。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瑪麗醫院內科榮譽顧問醫生孔繁毅表示,在英國牛津大學一項類固醇治療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研究中,沒接受治療的對照組重症病人死亡率是41%,若以此比較,本港使用血漿治療的深切治療患者死亡率為22%,即血漿治療能將深切治療患者的死亡率減半,而且本港50名接受血漿治療的病人均無觀察到任何副作用。

恢復血漿為何能幫助重症病人?孔繁毅解釋,部分免疫力差的病人無法自行清除體內病毒,康復者血漿內的抗體能阻止病毒入侵細胞和繁殖,當病毒數量減少自然可減身體炎症,而抗體本身亦有調節免疫功能,助進一步減少身體發炎,減低細胞因子風暴風險。

22%病人接受恢復血漿仍返魂乏術,孔解釋主要是75歲以上和有長期病患者;部分年輕患者雖免疫系統反應不佳,但免疫系統仍有「三四成功力」,在外來抗體幫助下就能去除病毒,但如果長期病患和長者本身免疫系統很差,只單靠外來抗體亦不足夠清除病毒,炎症亦易失控。

血漿存量少 入院先用抗病毒藥物

不過,目前恢復血漿存量少,不能輕率使用。孔繁毅表示,一般病人入院首星期會先處方抗病毒藥物並觀察,如無效,會考慮在第二周向重症者使用恢復血漿,一般在病發後第10至14日使用。他說大多病人接受了一次,即500毫升血漿的5至7日後病情會改善,但如上述女病人第一次輸血漿後改善情况未夠理想,會輸第二次血漿。


一成康復者適合捐血漿 留學生趁離港前屢捐

不是每個新型冠狀病毒康復者都適合捐血漿救人,只限男性、無病、年輕和抗體水平夠高等,整體只有約10%康復者適合捐贈。本港至今約有50康復者捐出血漿,有康復者更一連捐5次,也有康復留學生趁回英美開學前多次捐血漿救人。港大專家孔繁毅預期,留學生回港度聖誕可能引起本港第四波疫情。公立醫院目前有約足夠40名病人使用的恢復血漿存量,希望能增至60、70人份存量。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瑪麗醫院內科榮譽顧問醫生孔繁毅表示,找到適合的恢復血漿捐贈者很難,捐贈者要抗體濃度水平達1:80或以上,一般是重症、病毒載量高、相對年輕的病人,無病徵者大多抗體水平較低;整體約只有五分之一確診病人抗體水平達1:80。

存量回升至40人份

曾懷孕的女性體內會有HLA抗體,有3000分之一的可能令受贈者出現嚴重肺炎,但HLA抗體測試昂貴且結果要等一至兩星期,因此本港只接受男性康復者捐血漿,加上捐贈者的年齡需介乎18至60歲、體重超過50公斤、靜脈血管粗、已康復超過兩星期、無長期病患和其他傳染病等,整體只有約10%康復者適合捐贈。

本港至今約有50康復者捐出血漿,年齡中位數為45歲,康復者可以每兩星期捐血漿一次。孔繁毅表示,第二波疫情過後,公立醫院只有足夠15名病人使用的血漿存量,第三波一開始就幾乎用盡,幸符合條件者中約七八成人願意捐血漿,有一名康復者更捐了5次、5人捐了3次;有康復留學生趁回英美開學前,多次捐血漿救人。孔說目前公立醫院血漿存量已回升至約40人使用的分量,但當中AB血型的血漿最短缺,他希望能增至60、70人份的存量。

稱疫廈高危應強制檢測

孔繁毅預期,若出現第四波疫情,將以輸入個案為主,預期聖誕前夕留學生回港高峰期有可能引起第四波,如病毒無大改變加口岸控制做得好,他相信第四波疫情確診人數會相對少。孔又認為,在機場執行強制檢測重要,而疫廈居民相對風險高,亦值得做強制檢測。


康復6個月 半數人驗不到抗體

新冠病毒疫症來臨初期,專家曾期望隨愈來愈多人感染後形成「群體免疫」,疫症隨之遠離,但結果不似預期。瑪麗醫院發現約400名覆診病人中,一般康復後3個月抗體水平已大跌四分之三,一半人抗體在6個月後已跌至量度不到的水平,反映康復者非終身免疫。

年輕人抗體維持更久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瑪麗醫院內科榮譽顧問醫生孔繁毅表示,瑪麗醫院約400個覆診康復者中,一般康復後3個月抗體水平就會大跌四分之三,例如抗體水平由1:320跌至1:80;如病人康復初期抗體水平較低,例如只有1:40,3個月後抗體可能已跌至量度不到,整體上約有一半康復者在康復後6個月,抗體水平已跌至量度不到的水平。但孔說這情况因人而異,「有些人的抗體水平3個月間都無下降過,有些人卻跌得快,視乎年紀、健康狀况和有否服藥,年輕人的抗體一般維持得更久」。

康復非終身免疫應戴罩

孔繁毅提醒康復者,產生了抗體不代表終身免疫,輕症者的抗體可能3、4個月已消失,仍可再度受感染,因此康復後亦要戴口罩和保持個人衛生。他又指出,目前未有新冠疫苗接種超過半年後是否仍有效的數據,但估計日後亦需如流感疫苗般每年接種。他又相信,待有效疫苗推出後,社區上約七成人口有群體免疫力才可回復較正常的生活。

瑪麗醫院400多個覆診病人中,約30人有後遺症,部分人味覺和嗅覺未完全恢復,5人肺有纖維化,主要是曾接受深切治療的嚴重肺炎病人,當中2人已於3個月後完全康復;另有病人剛出院時行樓梯只能行半層樓,幾個月後進步至可行2層樓。他估計,七八成有肺部後遺症者肺功能於一年後完全康復。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