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牙痛】容易被忽略的牙患 3種齒源性囊腫可致顎骨斷裂

【牙痛】容易被忽略的牙患 3種齒源性囊腫可致顎骨斷裂

分享此內容:

如果持續出現牙痛、流牙血等症狀,發現後相信會盡快求醫檢查口腔。然而,齒源性囊腫這種牙患,卻未必會出現症狀,要到囊腫體積變得很大或受感染,才可能出現疼痛,惟屆時牙齒可能已經壞死,甚至影響顎骨,治療將變得棘手。有牙醫指出,齒源性囊腫大致可分為3種,基於囊腫的病因及復發機會有所不同,因此需個別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持續出現牙痛的人士,可能會盡快求醫。不過,若患有齒源性囊腫這種牙患,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待至囊腫體積變大或受感染才會牙痛,屆時治療更見棘手。
持續出現牙痛的人士,可能會盡快求醫。不過,若患有齒源性囊腫這種牙患,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待至囊腫體積變大或受感染才會牙痛,屆時治療更見棘手。

相關文章:【牙周病、蛀牙】牙痛慘過大病 牙齒問題成因多 世界口腔健康日:好好保護32顆牙齒 0蛀牙

齒源性囊腫常見為良性 初期症狀不明顯

養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周立強醫生解釋,常見的齒源性囊腫(Odontogenic cyst)通常是屬於良性囊腫,雖然不會擴散至其他器官,但可能會侵蝕牙骨或牙根,造成顎骨中空,令其變得脆弱,嚴重會令顎骨斷裂及影響下齒槽神經。

齒源性囊腫患者在初期可能只會出現面部或顎骨位置輕微腫脹,甚至沒有症狀,患者有機會因此不以為意,直至囊腫逐漸增大後或受細菌感染,才有可能出現明顯的腫脹及疼痛。由於患者較難察覺囊腫問題,一般是接受牙科檢查,在全口腔X光檢查時發現,並需要轉介至專科醫生處理。

齒源性囊腫常見分3類

牙根尖囊腫(Radicular cyst)

囊腫長於牙根位置,佔全部齒源性囊腫個案約50%。病因通常為嚴重蛀牙令細菌入侵牙髓,導致牙齒壞死及後牙根發炎,俗稱「生牙瘡」,惟部分病人的牙患未必有疼痛情况,以致忽略病情,令牙瘡惡化變大,形成牙根尖囊腫。此外,亦有可能是牙齒受到撞擊致壞死,導致出現囊腫,牙齒創傷形成囊腫的情况較常見於門牙。

治療方法:如確認病因為蛀牙引致牙根受損,牙醫一般會先安排根管治療清除細菌,然後以手術方式切除牙根尖和囊腫,有望保着牙齒並達到治療效果;惟一旦蛀牙情况嚴重,則有可能需要將相關牙齒脫掉。

相關文章:鼻敏感常用口呼吸有問題?兒童呼吸姿勢不當隨時影響面顎發育

含齒囊腫(Dentigerous cyst)

常見於有阻生智慧齒的患者,由於牙齒未完全長出時有牙囊(Dental follicle)包裹着,要到長出後,牙囊才會自然消失;惟阻生智慧齒的牙囊不會自然消失,更會吸收周邊液體而不斷變大,形成囊腫。

治療方法:如確認病因為阻生齒引起,牙醫一般會安排手術,一併移除阻生齒及囊腫。

牙源性角化囊腫(Odontogenic keratocyst)

病因是殘餘在顎骨內的牙齒細胞出現病變而形成囊腫,醫學上暫時成因不明。囊腫可依附着牙齒,亦可在沒有牙齒的顎骨部分長出,較常見於下顎骨智慧齒附近。這類囊腫復發性高、生長速度快,即使移除囊腫,若仍有細胞殘留,仍有復發風險。

治療方法:醫生一般會先透過手術將囊腫及相關牙齒移除,由於其復發性高,手術後會在相應位置塗上特定藥水「卡諾氏溶液」(Carnoy’s solution),以助消除殘餘細胞,降低復發風險。同時,這類囊腫患者需要較頻密接受定期檢查,包括在術後3個月、6個月及1年,透過全口腔X光檢查以確保病情沒有復發。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