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痛楚可持續數年,患者會出現包括發燒、頭痛、皮疹、凸起的水疱形成帶狀致患處劇痛等7大症狀。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引述研究稱,新冠患者「生蛇」風險與醫院錄得個案的差距可達5倍,免疫力缺陷者「生蛇」的風險更高,建議高風險者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並在兩周後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他另引述最新一項本地「生蛇」問卷調查稱,市民對「生蛇」存有不少謬誤,近30%認為接觸「生蛇」者可感染;近20%從來沒聽過或不清楚「生蛇」。孔強調,除了新冠病毒,免疫力缺陷者亦是「生蛇」高危一族,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生蛇7大症狀 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風險仍增 孔繁毅:高風險者打「蛇針」

孔繁毅表示,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會重新活躍,而多項外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會可令患者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重新激活疱疹病毒,引致「生蛇」。他引述研究稱,新冠患者「生蛇」風險與醫院錄得個案的差距可達5倍,免疫力缺陷者「生蛇」的風險更高,建議高風險者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並在兩周後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


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兼臨牀教授孔繁毅昨引述外國研究稱,感染新冠會令T淋巴細胞減少,即降低免疫力,或會誘發「生蛇」等疾病,建議有需要者打針預防「生蛇」。(李紹昌攝)

外國研究:50歲以上新冠感染者生蛇風險增15%

孔繁毅引述一項美國研究稱,889名新冠患者有16人同時「生蛇」,比率約1.8%,較醫院錄得「生蛇」個案的0.43%高1.37個百分點,而基於年齡、性別、慢性病的不同調整,兩者差距最高可達5倍。另一項外國研究分析200萬名50歲或以上新冠或非新冠患者,發現前者「生蛇」風險高15%,逾半「生蛇」個案是在確診新冠或因新冠而住院的一周內「生蛇」,有部分個案則在8至10周內,而確診半年內「生蛇」的風險仍增加。


本港97% 39歲以上人士帶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3人中1人或生蛇

孔表示,本港有97%的39歲以上者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每3人就有一人有可能生蛇,風險隨年齡增加。他稱,除了新冠病毒,免疫力缺陷者亦是「生蛇」高危一族,包括曾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紅班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相關文章:【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 先感刺痛麻痹 數天後出現紅疹膿疱 小心「惡蛇」作怪(醫學滿東華)


對生蛇存謬誤 調查:三成以為接觸可傳染

生蛇風險高,但市民認識卻不足。孔繁毅引述最新一項本地「生蛇」問卷調查稱,市民對「生蛇」存有不少謬誤,近30%認為接觸「生蛇」者可感染;近20%從來沒聽過或不清楚「生蛇」,甚至有人誤以為「飲用白牡丹茶」、「少些外出」、「出過水痘」等可降低「生蛇」風險。

談及治療及預防方法,孔稱患者可服用抗病毒藥物,但需於病發72小時內使用才有最佳效果,且未必有效阻截「後遺神經痛」。他建議市民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其中較新的重組疫苗成分是結合抗原及佐劑,需完成接種兩針。他稱由於免疫力缺陷者注射傳統的減活疫苗或誘發水痘病毒,故可選用重組疫苗,兩者副作用相近。


生蛇7大症狀 孔繁毅引述研究:確診新冠者免疫力降 半年內生蛇風險仍增 籲接種「蛇針」

預防生蛇 倡長遠考慮疫苗計劃納「蛇針」

一項本地研究顯示,「生蛇」入院個案的平均住院日數為5至14日,每次直接醫療成本為3.2萬至7.7萬元不等。孔繁毅認為,因「生蛇」而住院的成本大,或加重醫療負擔,建議長遠可考慮將「蛇針」納入政府疫苗接種計劃。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