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微整形風險 拮錯隔籬 招盲臉癱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近年發生幾宗美容事故,甚至出現死亡及永久傷殘的個案,令人關注醫學美容的安全性。

「微整形」近年大行其道,毋須開大刀,一支針即可提升「顏值」,大受歡迎。然而,針藥如錯打入血管或神經線,可致臉癱、重影、失明、傷殘甚至死亡。愛美之心人人皆有,扮靚絕非壞事,但扮靚之前,宜先了解這些醫學美容有何風險?如何避免事故發生?

微整形,以針劑及能量機器為主,在身體及臉部作微調,熱門部位包括眼、鼻及臉。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張永融表示﹕「現時社會對微整形的接受程度高了,因為過程快捷、安全有效及方便,而且復元時間短。例如注射針劑後,病人只須護理針口一兩天。有些簡單的注射,只需午飯時間或放工後已可處理,一個周末便可康復。」年輕人以修飾輪廓為主,年長人士大多想改善膚質及收緊肌膚,常見療程包括肉毒桿菌及透明質酸,前者可用於臉部,例如處理魚尾紋及虎紋,或注射在身體上塑造線條;後者則可改善臉形、輪廓及皺紋,部分透明質酸也可改善黑眼圈。

眼部風險高 阻塞血管可致失明

世界各地的微整形日漸普及,雖然香港暫時未有相關的統計數字,但參照美國數字,美國一個整容組織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的統計,微整形人數由1997年的74萬多人,上升至2016年的1100萬多,升幅約15倍;而手術形式整形的人數,則由1997年的90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197萬,升幅只約1.2倍。

明顯地,微整形愈來愈受歡迎。很多人認為這些微整形毋須開刀,以為沒有風險,但張永融指出,當中潛在不少危機,出錯情况常見是針藥塞了血管,以及藥物壓着血管,後果嚴重。

接收過不少「執手尾」個案的張永融表示,病人大多是在美容院接受療程,也有由家庭醫生主理;但病人沒有搞清醫生的資歷,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接受哪一種療程。他強調﹕「任何針劑也有風險,不當使用能量機亦會造成傷害,不時有病人因微整形出問題而來求醫。」

以針劑為例,很多人希望改善眼紋、黑眼圈、淚溝,甚至針對眼袋的溶脂針;但眼部是高風險部位,任何針藥一旦錯打入血管,藥物隨血液流動,可進入視網膜的血管,阻塞血管,引致失明。張永融便曾聽聞有類似個案,要到香港眼科醫院接受治療。除了打錯血管,落針位置、深淺度和注射的分量如有差池,藥物亦會滲透至眼部。尤其注射過程愈複雜,風險愈高,例如﹕同時注射肉毒桿菌及透明質酸兩種物料,有可能令眼皮下垂及出現重影,影響外觀及功能。此外,如注射在臉部也有可能傷及神經線,導致歪臉。

隆鼻失敗 一日內壞死

另外,微整形隆鼻亦是高危。張永融見過有人打針隆鼻後,鼻樑太闊猶如「阿凡達」,唯有打溶解劑,但有時病人注射的位置太多,難以全部溶解。此外,亦有更嚴重的個案,有名40歲菲律賓女士在美容院接受針劑隆鼻後,鼻子一半發炎變黑,皮膚壞死。「注射時若即時發現不合比例,或有痛、麻痺、皮膚轉白,已屬嚴重併發症,即使即時處理,但如果操作人員欠缺相關醫學知識,讓病人回家後,情况就會進一步惡化。」張永融指出,當持續痛楚,膚色由白變瘀甚至變黑,過程可在短短一日內發生。最後,患者須接受溶解劑,或以藥物擴張血管,減少感染風險,但最後該女士鼻子仍有疤痕。

至於高能量機器,由彩光、激光、射頻,至近期流行的高能量聚焦超聲波,雖然愈出愈安全,但張永融指出,這些機器能量極高,應由專業人士操作;「有傷口就有可能發炎,例如打水光槍也屬微針之一,打之前,面部清潔消毒是否足夠呢?」曾有名年輕女子做煥膚療程,但懷疑療程時間過長,導致灼傷;另有個案接受激光療程灼傷鼻子,出現疤痕令鼻翼收縮。

他接受的「執手尾」個案,大都難以全身而退,始終會留有疤痕或不同問題,所以提醒大家接受微整形前,必須先了解清楚。

■雞同鴨講添風險 海外整形 隆胸變膿胸

現時流行海外微整形,熱門地點包括日本、韓國及台灣;不過,張永融指出,隔山微整形風險更高,單是溝通已是問題,另外,術後的後續照顧,如何跟進?曾經不少個案疑因溝通出錯,導致效果欠佳及出現併發症。

曾有女病人在韓國接受自體脂肪隆胸,但回港後發燒,一邊乳腺生了瘡及含膿腫脹,前來求診。磁力共振檢查發現她植入的自體脂肪變成膿,需要用全身麻醉手術放膿;此舉亦會導致兩邊乳房大細不一。要徹底解決問題,需要植入假體如鹽水袋等,但當時她正值發炎,也不適宜再做手術。張永融說﹕「首爾有過千間整容中心,但整容專科醫生只得400人,所以大部分不是專科醫生。自體脂肪隆胸講求醫生的技術和經驗,植入時並非如一泡水放入去,應該要細緻地,如插秧般逐少植入,才可以做到效果。」

多重療程 染菌爛臉

另外,有名女士於日本接受自體脂肪注射,欲令面部更飽滿,懷疑溝通出錯,回港後覺得注射過量,要再接受手術抽出部分脂肪,但卻令皮膚變得鬆弛,再去做「埋線」收緊肌膚。經過多重療程後,最終疑因當中一個程序消毒欠佳,令面部受到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此菌較難醫治,就算長期服用抗生素也解決不到,長出如爛肉般的爛瘡,非常礙眼。女病人因此自信心大跌,出入戴口罩,更辭去工作不願外出,幾近抑鬱,最後因要長期治療加上失業,負擔不到私家醫生開支,才轉去公立醫院求診。張永融補充﹕「很多病人出事後受情緒困擾,心情非常低落,但很多時她們都忙於處理身體問題,已無暇照顧心理問題。」

■坊間醫美監管不足 應找專科醫生主理

在香港,除了含有藥品或發放電離輻射的醫療儀器有監管外,暫時未有特定法例規管美容醫療儀器,亦未有立法只准專科醫生進行微整形。張永融表示﹕「微整形的效果理想與否,始終講究注射的手勢,需要極高的細緻度,注射時不可太粗暴,不適當的用力會逼走填充劑。一些高能量療程最好由接受相關訓練人士操作。」因此他建議找接受專業訓練的專科醫生主理,在網上可查閱整形外科專科及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名冊。

文:許朝茵

圖:許朝茵,Poike、f11photo@iStockPhotot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d101.jpg美容變毁容——很多女士不惜以微整形增加「顏值」、但選擇不合資格人士操刀,隨時扮靚變毁容。(圖:許朝茵,Poike@iStockPhotot);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D001_.jpg張永融(圖:許朝茵);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d102.jpg;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10/news/_10yd103.jpg熱門地點——韓國是其中一個整容手術盛行的國家,但到海外微整形,要承擔更多風險。(圖:f11photo@iStockPhotot);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