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聽說糖尿病容易導致心臟病及腎病,究竟糖尿病與心臟病之間有什麼關係?如何預防?
答:糖尿病的確容易導致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外國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衰竭的風險比正常人高,男士高2.4倍,而女士則高5倍。糖尿病導致心衰竭的原因有二:
1. 糖尿病容易引起冠心病,導致血管閉塞,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及養分而令到心臟功能耗損
2. 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臟纖維化,令心臟肌肉失去彈力,泵血功能受影響,患者容易出現氣喘、水腫
同時患糖尿心衰竭 死亡率高近9倍
若長者同時患上糖尿病與心衰竭,死亡率會比沒有患心衰竭的糖尿病患者高近9倍。另外,糖尿病患者亦要密切留意慢性腎病的風險,長期血糖水平偏高會損害腎小球,導致腎功能受損,當腎功能跌至不足一成便可能需要洗腎。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外,亦要留意血壓及膽固醇水平,預防冠心病、心臟及腎衰竭的威脅。
治療方面,病人積極參與和自我監察,對控制血糖水平至為重要,遵照醫生指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常見的口服降糖藥大致可分為7類:
- 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
- 雙胍類(Biguanides)
- 葡萄糖甘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
- 胰島素反應加强劑(Insulin sensitizer)
- 餐時血糖調節劑(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
- 二肽基肽IV抑制劑(DPP-IV inhibitor)
- 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各種藥物有不同藥效和副作用,病人要主動向醫生了解,切忌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另外,同時要調節飲食、三餐定時定量、控制體重,再配合適量運動,都有助令失衡的血糖控制回復正常,減少併發症出現的風險。
文:繆建文(心臟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