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幻聽講和 惡言變蜜語 用「心」回應 揪出假「聲」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夜闌人靜,家傑聽到有人跟他說:「你嫲嫲快要死了!」他不是做夢,也不是撞鬼。

「聽聲者」——普遍被稱為「幻聽者」,一般人往往敬而遠之,只因為對他們的世界不了解。

根據國際幻聽者支持團體「聽聲網絡」(Hearing Voices Network)的資料,有幻聽的人大概佔人口3至10%。除了長期有幻聽者,也有部分人出現一次性的偶發幻聽,受訪人士中有75%都曾有此經驗,情况可算普遍。

家傑大學畢業那年開始聽到「聲音」,距今差不多9年多,但「聲音」並沒有因為歲月而減退,反而伴隨着家傑不同的經歷,「聲音」與他建立了深厚的關係。由於家庭經濟問題,父母不贊成家傑升讀大學,希望他盡快投身職場,幫補家計。因家傑堅持升學,令他與父母關係破裂,他隨後離家搬往與祖母同住。

半夜「警告」嫲嫲快死

於2008年初次聽到「聲音」的時候,家傑以為是受到屋邨童黨的滋擾,這些「童黨的聲音」令他焦躁不安,他以為只要搬離祖母家,便可避過這些聲音,重新做人。

但「聲音」並沒有因此而放過家傑。有一次,家傑在半夜時又聽到有人跟他說:「你嫲嫲快要死了!」家傑馬上打給祖母,但她並沒有接電話,家傑以為聲音是真的,立即報警。當他搭的士急忙趕到祖母家時,幸好發現只是虛驚一場,家傑擁抱着祖母說自己不孝,認為自己不應留下祖母獨居。翌日祖母相約家傑及其父母一起吃飯,促成了家傑和父母第一次的和好,所以家傑認為「聲音」幫助了他修補與父母的關係,不認為自己要去看醫生。

家傑對「聲音」的好感也只限於這一次,隨之而來的是無止境的滋擾。由於「聲音」不絕於耳,令家傑睡不好,精神狀態又差,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他更因為「聲音」而承受巨大精神壓力,時常無故大哭。

家傑最終抵受不住「聲音」的煎熬而辭去工作,靠積蓄生活,其後更加要靠領綜援過日子,而家傑又因為家用問題與母親再次鬧翻。由於申領綜援,家傑被安排參與社區服務,遇到一個一同掃樹葉的大叔,他的一席話令家傑反思現况。

「我們都算是這個社會上最低層的人了!連找工作都沒有人願意聘請。」家傑反思自己為何大學畢業只有兩年,年輕力壯,卻如此落泊。他不但長期受「聲音」煎熬,對身為大學畢業生卻要靠領綜援過活亦難以接受,負面情緒不斷增加。

面對沉重壓力,家傑已到達想尋死的階段。在「聽聲」3年後,家傑終於鼓起勇氣,向社工求助和求醫。經醫生診斷,證實家傑患上精神分裂症並開始服藥;後來再經社工鼓勵下嘗試與家人修補關係,並獲體恤安置公屋單位。環境雖然改變,但家傑內心依然空洞。找工作處處碰壁,加上揮之不去的「聲音」,令他再次封閉自己,過隱青的生活。

幸好,家傑在此時遇到一位啟發他重新思考與「聲音」關係的人。「人,最重要活得開心和過得有意義。」社工的說話對家傑如當頭棒喝,他願意嘗試敞開心扉,再次接觸人群。在社工鼓勵下,他參加了新生精神康復會安泰軒的「聲音小組」,小組內感受到同路人的支持,從中領略到「聲音」不同的意義,以及學習到各式各樣與「聲音」共存的方法。這些新經歷讓家傑明白到,要過有意義的人生,並不一定要令幻聽消失,即使有幻聽也可活得精彩,這全在乎自己的選擇。他重新思考目標及信念,想到「聲音」就如家人一樣,不是自己可以選擇,既然如此,何不嘗試跟「聲音」共存。

化敵為友 主動談心

家傑沒有辦法完全分辨「聲音」的真偽,但憑多年「聽聲」經驗及對周邊環境的觀察,他多多少少也可以意識到「聲音」的來源。為免尷尬或引起其他人的奇異目光,如果他在公眾場合聽到一些不知真偽的「聲音」,他決不開口回應,只會默默在心裏回答,如果此時「聲音」作出相應回覆,他便知道這些「聲音」並不是來自真實世界。

對「聲音」態度的改變,令家傑與「聲音」關係由敵對變成「親人」。現在,他在獨處的時候,「聲音」甚至會對他說鼓勵、安慰的話。在晚上睡不着的時候,他也會主動找這個心靈陪伴傾談。家傑終於找到一個與「聲音」共存的方法。他陸續參加了不同的活動,認識不同的新朋友。後來成功入職「朋輩支援工作員」的工作,明白到自己患病的經歷可以與人分享,給予同路人希望。家傑真正體會到精神病不是人生的結局,而是成長的一個階段,學懂與病共存,人生也可活得精彩。

■知多啲

學習與「聲」同行

自1987年至今,約30個國家相繼成立了「聽聲網絡」(Hearing Voices Network),在不同地區推行「聲音小組」。新生精神康復會安泰軒的社工參考國際聽聲網絡的經驗,2014年以互助小組的方式舉辦「聲音小組」,讓擁有類似經驗的組員能自由分享「聽到聲音」、「見到影像」、「嗅到東西」及其他特別經驗,從中互相支持和鼓勵,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現時,擁有「聽聲」經驗的人士負責帶領小組活動。

組員在活動後表示:「我在小組裏感到被明白,認識到有創傷經歷的組員,明白不是自己一個聽到『聲音』,更能接納自己。」參加者有一個平台說出自己的感受,被認同,被接納非常重要。組員在活動中能夠學習與「聲音」共存的方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新生會於2016年出版《改變幻聽的世界》一書,此書匯集了有關精神科醫學、心理治療和復元的角度,每章節均以一個真實故事作開始,幫助讀者更立體地認識「聲音」、深入了解「聲音」及「聽聲者」的世界。此外,此書亦會介紹嶄新的「聲音小組」支援模式,希望為現有的精神病患治療體系帶來新氣象。

查詢:2332 4343

網址:www.nlpra.org.hk

資料提供:新生會

文:黃宗保(新生精神康復會專業服務經理(社區服務)、註冊社工)

圖:topform84、stask、yongstick@iStockphoto

編輯:蔡康琪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cz.jpg幻聽擾眠——幻聽者經常「聽到聲音」,以致無覺好瞓,精神狀態變差,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圖:topform84、yongstick@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C003_.jpg分「聲」真假——受「聲音」困擾的人,應向專業醫護和社工求助。若可學習分辨「聲音」真偽,可望與「聲音」和平相處。(圖:stask@iStockphoto);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