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導航加實時影像 找出2毫米病變組織 中大新技術助確診早期肺癌

分享此內容:

早期肺癌徵狀不明顯,需以細針刺胸壁活檢或開胸手術,抽肺部組織化驗。近年醫學界使用微創的「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抽肺組織,但仍有4至6毫米定位誤差。中文大學胸腔外科團隊研發結合「混合手術室」和「電磁導航支氣管鏡」,配上實時影像,準確找出肺內小至2毫米的微細病變組織,將診斷誤差降至小於1毫米,有助及早確診早期肺癌。

 

電磁導航加實時影像 找出2毫米病變組織 中大新技術助確診早期肺癌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牀助理教授劉穎虹(右)及學系副教授吳士衡(左),與團隊研發結合「混合手術室」和「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可準確找出肺內小至2毫米的病變組織,以即時移除,避免病情惡化。(劉焌陶攝)

 

中大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牀助理教授劉穎虹表示,傳統抽組織屬入侵性,出現併發症風險較高,「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利用導航系統及病人肺部支氣管結構的三維圖像,定位找出病變位置,較傳統方式更能深入肺部,但該技術仍有數毫米誤差,若病變組織太小,便無法順利找出。

 

肺癌診斷率83% 手術全部成功

學系副教授吳士衡指出,以往如在肺部發現小於1厘米的可疑組織,一般先觀察約半年,等該組織大致約1厘米才可抽取化驗,但等待期間癌細胞有可能惡化或擴散至其他器官。新技術利用「混合手術室」的實時影像設備,可減誤差至小於1毫米,「C型機械臂影像裝置」可提供實時360度斷層掃描影像,令「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的導航路線更準確,可找出直徑小至2毫米的病變組織。

 

個案:術後毋須電療化療

中大2015年至今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利用新技術共進行53宗手術,當中肺癌診斷率達83%,手術成功率達100%,至今未有死亡或併發症個案。劉穎虹指新技術的肺癌診斷率較傳統高15%至20%,亦可避免腫瘤擴散及惡化,提升康復率。團隊早前就有關研究發表全球首份報告。

 

任體育教師的區先生今年57歲,去年身體檢查時發現肺部3處有陰影,因體積細小,私家醫生難以診治,一度估計為擴散的末期肺癌;後來轉介至威院,經新技術診治,確診為發病初期,並成功用新技術定位找出腫瘤位置及進行切除手術。

 

區先生術後至今毋須接受電療或化療,亦無出現併發症,可如常運動,只需定期覆診觀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