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佩幃,民間俗稱香包、荷包。2008年入選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是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刺繡裝飾品,是作為愛情的信物、求吉祈福或驅惡避邪的物品。

千年傳統 選辛香氣烈中草藥
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說明以江籬、辟芷、秋蘭等香草香料為製作香囊的充填物。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們將香料裝於枕頭、香囊和熏爐之中,從而起芳香避穢、清新空氣的功效。現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西漢綺地「信期繡」香囊就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也記載多種懸掛施藥辟穢的方法,如太乙流金散要「掛門戶上」,虎頭殺鬼丸需「懸屋四角」等。清代外治法大師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介紹「闢瘟囊方」的製作和使用:「羌活、大黃、柴胡、蒼朮、細辛、吳茱各等份,共研細末,佩於胸前。」在疫病預防方面,古代醫學家為後人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方法。筆者退休前工作的中醫藥大學每逢傳染病流行期間,常組織大學生科協的學生選擇辛香氣烈的中草藥製作各種中藥香囊,派發予教職員工和民眾以防病保健。

時下,新冠病毒肺炎傳染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嚴重衛生健康危機。與當年SARS相似,對於新冠病毒目前既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也未及研製有效疫苗。除常規隔離、消殺措施外,借鑑預防SARS經驗,在疾病預防方面佩戴避瘟香囊也是最方便、簡單以及安全方式之一。避瘟香囊中常置艾葉、蒼朮、白芷、佩蘭、藿香、石菖蒲、薄荷等,均屬芳香之性的中藥,具有除邪辟穢、疏風解表散邪、清氣化濕開竅等功效。從而更好地固護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 |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讓我們動起手來製作香囊,將前述藥料研細末並過篩,裝入小布袋,每袋10至15克,佩掛在脖子上,或用別針固定於衣襟,香袋距離呼吸道較近效果更佳,布袋中藥末每10天更換一次,以保持藥效。
文:甘君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副教授)
專題系列文章
- 私營診所規管邁新篇章 病人安全權益添保障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分享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