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養和特稿, 中風及康復, 社康護士, 胃喉, 家居照顧,

【中風及康復系列】中風病人出院後 社康護士全方位陪伴踏上康復之路

分享此內容:

扭開樽蓋或打開藥袋,看似十分簡單的動作,但對於中風病人來說,這些都是殊不容易的任務。在復康過程中,病人如何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無論是小至選擇合適的進食工具,大至插喉餵食,甚或是教導照顧者應從何做起……社康護士都會為病人及照顧者排解疑難,邁向康復之路。

病例:40多歲的李先生,因中風送院,經治療後逐漸康復並可以出院。由於中風後發現患了糖尿病,他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留院期間由護士協助打針服藥,但醫生擔心病人回家後用藥及糖尿控制會出現問題,遂安排社康護士上門探訪跟進。

病人回家後,方發現要單靠自己打開針蓋,上針頭及調校藥物劑量,都無法做到,家中也沒有人照顧,在只有右手可活動的情况下,如何是好?

養和醫院社康護士主任邱碧瑞表示,為了讓病人按時準確用藥,初期需每天上門跟進李先生注射胰島素情况,同時亦會教導他嘗試用雙腿及其他工具協助,從而逐步能夠自行注射藥物。

她坦言,中風病人要面對不少後遺症和生活上的影響,當中最大的困難是來自半身癱瘓所帶來的肢體局限,即使是一些生活上瑣碎的事情,如打開藥袋、扭開門鎖或扣衣鈕等等,都可能無法自行處理。

協助復康病人 需隨機應變
每名病人所面對的困難都不一樣,作為社康護士,除了要與醫生及不同專職醫護人員組成合作團隊,為病人度身設計復康計劃外,每次上門服務也需要臨場應變。

「像70多歲的張伯伯,中風後需要插胃喉餵食,若能使用可調校的睡床會較合適,但他堅決不肯更換原來的睡床,更不肯離開其狹窄的房間,故每次用餐,家人便把普通的墊作靠背,然後由家人站在床邊用手吊起灌食袋及喉管進行餵食,這樣做其實不安全。」

邱碧瑞說,面對張伯伯的態度,她必須靈活應變,就地取材勸伯伯改用軟墊墊背;又利用床舖上的吊櫃,裝上小扣,然後用衣架吊起灌食袋及喉管餵食。「高度剛好可以符合喉管餵食營養奶的流速,讓伯伯可以安全灌食。」同時,她還要教導伯伯及其照顧者掌握餵食的技巧及衛生等事項。

擔當病人同伴角色 全方位照顧
社康護士的角色是病人的同伴,希望幫助他們重回生活的正常軌道,「而不會困在家中,甚至是長期留在房間」,過程中會因應病人的個別情况和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協助,例如照顧技巧、併發症處理,又會協助病人尋求社會資源,如上門家居照顧、日間訓練及病人小組等。「由病人本身到居住環境,以至照顧者,我們都會幫助病人一步一步走上康復之路。」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MP-HKSH16-Stroke2.jpg養和醫院社康護士主任邱碧瑞表示,中風病人在康復期間要面對很多生活上的困難,社康護士會協助病人和其照顧者掌握不同的技巧或尋找上門家居照顧、日間訓練等服務。;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