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復者】咳嗽痰多 煲湯燉梨 紓緩新冠癒後不適 助恢復元氣(養生帖)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肆虐3年多,身邊很多朋友已曾感染,大家普遍反映即使測試呈陰性之後,疲勞、咳嗽、痰多等徵狀依然綿延難癒,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以下提供一些飲食調養方法,幫助紓緩不適,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文章:【咳嗽】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如何分辨?肺氣上逆是什麼?中醫拆解成因、常見病徵和治療 新冠康復後多見咳嗽痰多難癒 宜補氣滋陰 疲勞是新冠患者痊癒後最為多見的徵狀,中醫認為由於外邪入侵,耗氣傷陰所致,應該補氣滋陰。以下一款湯水可幫助身體恢復元氣。 ■蟲草花旗參雞湯 助恢復元氣 功效:補氣生津,滋陰潤燥 材料:雞半隻、花旗參8克、冬蟲夏草8克、紅棗8粒、枸杞子8克、生薑6片 調味料:紹興酒2湯匙、食鹽適量 註:可用蟲草花代替冬蟲夏草 做法: 1.雞去除內臟,切塊,用水洗淨後汆水;加入生薑和紹興酒調味 2. 所有藥材用水洗淨 3.除枸杞子以外,把所有材料放進壓力煲內,加1公升水,煲15分鐘 4.撒入枸杞子,用紹興酒和食鹽調味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首犯肺臟 咳嗽痰多難咳出 新冠病毒侵襲,首犯肺臟,肺屬嬌臟,無論風熱還是風寒犯肺,均會出現咳嗽痰多,甚至難以咳出的徵狀。以下一款製法簡單的燉品,可達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 ■川貝百合燉雪梨 潤肺止咳之效 功效:潤肺止咳 材料:雪梨1個、百合2片、川貝2克、枸杞子3克、冰糖5克 做法: 1.百合洗淨後用水浸1小時 2.雪梨用水洗乾淨、去芯 3.川貝用研鉢磨成粉末 4.把百合、川貝、枸杞子和冰糖放入去芯的雪梨內 5.雪梨放進蒸籠,水滾之後蒸1至1.5小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玉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Read more

體檢解構(中)肝功能指數

上期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醫生講解了血液常規檢查, 今期由我為大家解讀另一類常見體檢項目── 肝功能指數。 很多肝病的症狀未必明顯,透過血液檢測內膽紅素及某些酵素(酶)含量,可作為初步評估肝臟功能及患肝病的風險。以下為大家解開各指數箇中奧秘: 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及 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 膽紅素是紅血球的代謝物,正常會經肝臟處理、再由膽管隨排泄物排出體外。若肝功能有異,膽紅素未能被分解而流入血液中。因此膽紅素數值過高,可能是肝病、溶血或膽道阻塞導致。 相關文章: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肝酵素─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 此兩類肝酵素平常儲存在肝臟細胞內,一旦肝臟細胞受損,肝酵素會釋出到血液。所以AST及ALT指數異常,或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問題相關。 鹼性磷酸酶(ALP) 此酵素常見在骨胳、膽管及肝臟內,若血液內ALP含量增加,有機會是患肝臟疾病或膽道阻塞,令膽汁無法正常排出。 丙種谷氨酰轉肽酶(Gamma GT) 此酵素存在於全身器官和組織中,以腎、肝及胰臟最多。一旦指數不正常,除因肝功能受損外,或由膽管病或膽石等所致,亦可能與飲酒過量或酒精中毒有關。 進行體檢時的身體狀况也會影響結果,若事前服用中藥或其他藥物,肝酵素可能會微升,需特別留意。若肝功能指數異常,醫生會視乎求診者的病史、其他體檢數據等,以安排是否需要接受影像檢查。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康天澤醫生 Read more

【熱量計算】情人節鋸扒主菜到甜品 天使vs.魔鬼餐單 營養師教你食得有營

【明報專訊】情人節大餐,「鋸扒」是不少情侶的首選。若配上前菜、餐湯、配菜、甜品到飲品……熱量隨時逾2000千卡,超過1個成年女性1天所需熱量(1700至1900千卡,以體重為55公斤計算)!以同一分量計算,「天使餐單」與「魔鬼餐單」熱量可相差逾1000千卡。想與情人享「瘦」,就要認識餐牌上的魔鬼細節!即看營養師教你如何食得盡興又有營。 相關文章:【零食選擇】薯片kettle-cooked脂肪熱量最健康?標示「不含膽固醇」放心食?番薯片纖維高? 情人節鋸扒 天使與魔鬼餐單熱量可差1000千卡 點起燭光,首先端上前菜,沙律、餐湯和麵包是常見配搭。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註冊營養師梁曦允表示,沙律的陷阱是醬汁,「可選以醋為主的醬汁如黑醋、紅酒醋等,熱量會控制得好一點,橄欖油亦較佳」。相反蛋黃醬熱量較高,盡量避免或要求「另上」。 沙律配醋 避免選白湯 法包好過蒜蓉包 餐湯要避免白湯(如忌廉蘑菇湯)及洋葱湯,因含牛油、忌廉等材料,熱量較高,建議選蔬菜湯、羅宋湯。餐包則建議法包、酸種麵包等沒有調味的麵包,「盡量避免蒜蓉包,上面會有牛油」,便可「省下」脂肪攝取量去享受主菜和甜品。 選5安士煎扒 醬汁「另上」 主菜登場。一般成年人每天要攝取約7至11安士(約200至310克)肉、魚、蛋及代替品。梁曦允指,5安士(約140克)牛扒是合理分量,大塊牛扒就建議與人分享;「若打算晚上吃大餐,可考慮早、午餐盡量不吃肉,避免整日熱量攝取量超標」。另外,盡量選簡單烹調方法,「少少鹽和胡椒去煎就最理想,吃到原汁原味,又較健康」,如有醬汁可要求「另上」。二人餐主菜可以選一客牛扒,另一客選其他較低脂肉類,「推介海鮮類,例如鱈魚等白身魚,脂肪量近乎0」。 薯蓉「清清哋」 熱量卻不低 至於配菜,梁曦允指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吃3至8碗澱粉質,1碗意粉和270克薯仔均與1碗飯熱量相若。但要注意烹調方法,「淨意粉與白飯差不多,但如果是卡邦尼意粉、芝士通心粉,熱量就高很多」。以薯仔做配菜,炸薯條最邪惡,根據熱量高至低排列是:炸薯條、薯蓉、焗薯、白煠薯仔。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很多人以為薯蓉『清清哋』,但順滑的口感是因為加了牛油和忌廉」,每100克有186千卡熱量,不容小覷。 1件芝士蛋糕=2碗飯 餐酒熱量超可樂 梁曦允提醒,甜品同樣含澱粉質,如果想「留quota」吃甜品,就可能要考慮選蔬菜做配菜,拉上補下。「1件芝士蛋糕、流心朱古力蛋糕等糖分、脂肪量較高,含300至400千卡,相等於2碗飯熱量。」建議選較低熱量甜品,如水果配雪葩、啫喱、寒天等,「1個梳乎厘約160千卡,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要注意酒精也有熱量,梁曦允指100毫升(約半杯)紅、白、氣泡酒約70千卡,熱量比同樣分量可樂(含約40千卡)為高。假如要控制熱量,可選無糖汽水、康普茶、花茶等,低熱量甚至零熱量的飲品。 致肥陷阱:早午餐吃得輕盈  魔鬼、天使晚餐後散步消耗熱量 同樣是6道菜晚餐,不同食材和烹調方法,天使、魔鬼立即現形,熱量差倍!梁曦允提醒,即使選對了「天使餐單」,也佔成人女性一天所需熱量一半,所以,早、午餐要吃輕盈一點,晚飯後與情人一起散步,消耗熱量。 魔鬼餐單 蒜蓉包1片……約140千卡 忌廉蘑菇湯1碗……約355千卡 烤牛小排150克(約5安士)……約600千卡 卡邦尼意粉1份……約580千卡 意大利芝士蛋糕 1件……約357千卡 紅酒1杯……約165千卡 總熱量:約2197千卡 天使餐單 法包1片……約80千卡 羅宋湯1碗……約127千卡 烤牛柳150克(約5安士)……約325.5千卡 焗薯1個……約127千卡 梳乎厘1份……約164千卡 花茶1杯……0千卡 總熱量:約823.5千卡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師梁曦允、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庫(USDA) 牛小排最肥 西冷牛柳脂肪減半 「鋸扒」選擇中,以牛扒為主菜的選擇有不同品種、部位的牛,熱量和脂肪可相差1倍。「牛肉是高蛋白質來源,還有豐富微量營養素鐵和鋅。」香港營養師協會執委、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出,蛋白質是組成肌肉和免疫細胞的重要元素,每100克牛肉(瘦肉85%)有約20克蛋白質、約2毫克鐵質及約4毫克鋅。鐵質不止補血,還與鋅一樣有助維持免疫力。 牛扒不同部位、不同品種、不同飼養或烹調方法,即使同一重量,熱量和脂肪可以相差很遠。 位置:近骨位 脂肪「重災區」 西冷、肉眼、牛小排……肉味各有特色之餘,營養價值亦大不同。肉眼即牛肋脊,靠近牛背,因不常活動,口感軟嫩,油花較多(見圖「牛脂肪部位睇真啲」);陸肇麟指,「近骨位置,是脂肪『重災區』」,當中以牛小排最高脂,每100克有26克脂肪、300千卡熱量。「鋸扒,建議揀西冷、牛柳(又稱菲力),因為脂肪、熱量都較低」,西冷是牛後腰背脊肉,因靠近後腿,脂肪量較少;牛柳位於腰脊內側,同屬較健康之選,兩者無論脂肪或熱量,都比牛小排少近一半。 品種:和牛安格斯牛 油分較多 提起頂級牛扒,大家第一時間想到和牛和安格斯牛。不少人追求「雪花」、入口即融。「為何入口即融?因為油分較多,相對沒那麼健康。」陸肇麟指,和牛、安格斯牛脂肪含量,比其他品種多10%;以和牛為例,100克和牛肉眼扒約30克脂肪、312千卡熱量,而普通肉眼扒約22克脂肪、230千卡熱量。 飼料:穀飼牛較高脂高卡 不少牛扒標明草飼或穀飼,有何分別?草飼牛吃草,多是放養,肉質較結實;穀飼牛吃穀物飼料,如粟米、雜糧等,飼料油分較高,所以肉質較鮮嫩,油花較豐滿,脂肪和熱量都較高。 烹調:慢煮熱量低過煎 近年流行慢煮,牛扒以真空密封,長時間低溫烹煮,「好處是肉的纖維不會大幅收縮,肉質較柔軟」。陸肇麟續指,慢煮有可能保留部分易被熱力破壞的營養素如維他命B,但實際上並沒有明顯營養差異。香港營養師協會培訓及發展主任、註冊營養師梁曦允比較慢煮和煎牛扒,指前者熱量較低,因為慢煮牛扒經低溫烹煮後只需略為煎香,用油量和吸油量較少;而一般煎牛扒從生肉開始煎熟,用油量多之餘,牛扒也會吸較多油。 至於威靈頓牛柳,雖選用脂肪比例較低的牛柳,但以風乾火腿和經牛油炒香的蘑菇作餡,再以酥皮包裹,陸肇麟認為不太健康,「酥皮以起酥油、人造牛油,甚至動物牛油製作,增加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他參考某品牌威靈頓牛柳營養標籤指,每100克熱量達360千卡、19克脂肪、10克飽和脂肪。 綜觀上述3種煮法,梁曦允按熱量低至高排列,分別是慢煮、煎煮和威靈頓牛柳。雖然威靈頓牛柳最「邪惡」,但陸肇麟認為「只要不是餐餐吃,又毋須將熱量、脂肪計得很嚴謹,享受食物就可」。 熟成濃縮牛肉 拉高熱量 近年大熱的還有乾式熟成牛扒,將生牛肉放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地方,風乾21至45日。梁曦允指,牛肉在熟成過程中水分流失可達48%,但蛋白質或營養素沒有太大變化,「整件牛肉濃縮了,變相熱量會拉高」。點一客牛扒,同一部位同一重量,經熟成處理過的,熱量會相對較高。 相關文章:【消化不良】 食滯便秘增磅點解決?營養師拆解消脂消腩補充劑迷思 教你3招「急救」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疫苗】港大研究:接種第4針100日後有效性 復必泰35%科興11% 加強劑短期內有效防BA.2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對逾5000人做血清學普查,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4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7日後,對預防Omicron BA.2感染的疫苗有效性(VE)分別為69%及56%,而有效性將隨時間下跌;團隊表示,研究結果能證明使用信使核糖核酸 (mRNA) 或滅活疫苗平台作為加強劑,可在短期內有效預防Omicron BA.2變異病毒株感染,認為有效利用加強劑可在引發新一浪疫情前快速提高人口免疫力。團隊另推算去年1至7月,在BA.2大流行期間,約有45%本地人口曾感染。 相關文章: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港大研究:打第4針7日後防BA.2有效性達六成 100日後復必泰跌至35%科興11% 隨着新冠病毒在港變成風土病,市民關注日後應如何安排接種新冠疫苗。研究團隊由港大醫學院、醫衛大數據深析實驗室、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成員組成。團隊先將5173名成年捐血者,以及137名隨機招募的18個月至11歲的研究參與者數據,作大型血清學普查,將結果與來自全港污水監測的新冠病毒載量數據結合,從而估算接種疫苗後,對預防BA.2感染的疫苗有效性。研究上月在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 復必泰有效性較高 第3針達48% 科興30% 研究結果顯示,接種第3針或第4針復必泰,一周後防感染的疫苗有效性分別為48%及69%,100日後將下跌至26%及35%;接種第3針或第4針科興一周後,疫苗有效性分別是30%及56%,100日後將降至6%及11%。 接種加強劑 可短期有效防Omicron BA.2 團隊表示,研究結果能證明使用信使核糖核酸 (mRNA) 或滅活疫苗平台作為加強劑,可在短期內有效預防Omicron BA.2變異病毒株感染,認為有效利用加強劑可在引發新一浪疫情前快速提高人口免疫力。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推算去年1至7月 全港45%人感染新冠 惟團隊表示,研究主要分析捐血者及兒童血清樣本,他們可能較健康,或低估血清陽性率,加上大部分樣本主要在BA.2肆虐期間收集,研究結果未必反映BA.4或BA.5等變異病毒株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團隊另推算去年1至7月,在BA.2大流行期間,約有45%本地人口曾感染。 (新冠疫情) Read more

乙肝帶菌者免疫力下降 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服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大流行,大家可能有些忽略了其他病毒。30、40歲以上香港人,有一成屬「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當帶病毒者免疫能力下降,病毒即有可能轉趨活躍,破壞肝細胞,可導致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相關文章:【肝炎與肝癌】乙肝帶菌者 定期覆診為上策 30、40歲港人一成屬乙肝帶菌者 免疫力下降或致急性肝炎、肝衰竭 幼兒出生後,或會從帶病毒母親感染乙肝病毒,有兩成機率成為帶病毒者;愈年幼受感染,因免疫系統未成熟,成為帶病毒者的機率愈高。其餘八成感染因身體產生足夠免疫力,有效清除病毒。1990年代以後,香港所有嬰兒出生後皆接種乙肝疫苗,有效避免受到乙肝病毒感染。 標靶藥或令乙肝病毒「復活」 驗血檢查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呈陽性反應,即屬帶病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呈陽性反應,代表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呈陽性反應,則顯示幼時曾受乙肝病毒感染,與乙肝病毒疫苗無關。 乙肝病毒攜帶者(HBsAg+,HBsAb-,HBcAb+)有較大健康風險,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建議定期檢查,或需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或替諾福韋(tenofovir),同時定期接受肝癌篩檢。如帶病毒者需要接受化療或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則必須長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防止病毒量急升誘發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乙肝病毒感染後康復(HBsAg-,HBsAb+,HBcAb+),肝臟細胞仍含乙肝病毒,患者接受某些標靶藥物如對付B淋巴癌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乙肝病毒仍有可能轉趨活躍,誘發急性肝炎;建議同時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抑制乙肝病毒繁殖。 骨髓移植 一箭雙鵰 40歲王先生乃乙肝病毒攜帶者,早前確診急性白血病,接受兄長的骨髓移植手術。哥哥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移植手術後免疫力移植給王先生,清除王先生體內的乙肝病毒,急性白血病同時受控,一箭雙鵰。 相關文章:【乙型肝炎】本港約7.2%人患乙肝 港大研新藥注射半年可達功能性治癒 減長期服藥後遺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牛皮癬從何來?成因大剖析

牛皮癬(「銀屑病」的俗稱) 是一種常見而惱人的慢性皮膚病。患者的皮膚會出紅腫班塊及被銀白色皮屑所覆蓋,故被稱為「銀屑」。牛皮癬患者的病情時好時壞,會痕癢、疼痛,甚至出現牛皮癬關節炎。到底牛皮癬的成因是甚麼?今次邀請到德善堂註冊中醫師張國晉從中醫角度剖析牛皮癬的成因、生活及飲食習慣與誘發牛皮癬的關係,以及中醫治療牛皮癬的方法。 張醫師解釋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皮膚病,此病並沒有傳染性,大眾對患者應持平常心相待。目前現代醫學對牛皮癬成因尚未有確實的定論,一般認為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失調,T淋巴細胞異常活躍,攻擊自身皮膚細胞,導致皮膚反覆發炎增生,令皮膚的更新周期及角質形成過快。故皮膚可出現紅班銀屑,甚至膿瘡膿液。 牛皮癬患者的皮膚更新周期比一般人快,增新的皮膚細胞會形成紅腫斑塊,並被銀白色皮屑所覆蓋。 牛皮癬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因素及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多為基因遺傳,現時已發現多項基因與牛皮癬成因有直接關聯。而後天因素較為複雜。可包括壓力、情緒、吸煙、飲酒、肥胖、皮損、感染、藥物等等。 在中醫角度來看,牛皮癬的成因與患者體內有內熱有關,加上外感風濕熱毒、飲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調等因素,蘊釀成血熱,血熱生風,內侵肌膚,引致牛皮癬的出現; 亦有部分患者因平素血虛,血虛化燥生風,肌膚失養而出現牛皮癬。 生活習慣不規律的確是誘發及加重牛皮癬的重要成因之一。在飲食方面,盡量避免食用膏粱厚味、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少用煎炸的烹調方式煮食。否則易助濕生熱,令牛皮癬加重。同時亦要慎服各類補品及保健品,以免增加免疫反應,加重病情。 談到牛皮癬成因,自然離不開情緒與壓力。學習或工作壓力大時,病情往往亦是較為嚴重的時候。採取適當的方式釋放壓力,如郊遊、唱歌、與家人朋友傾訴等,都有助控制病情。 另外,季節轉變同樣影響牛皮癬的病情。每當踏入秋冬季節,空氣濕度及溫度開始下降。皮膚因體表溫度下降而減少皮脂分泌,導致皮膚乾燥與出現細小裂紋,牛皮癬的皮損亦容易進一步加重。及時潤膚保濕可避免皮膚進一步產生損傷。 乾燥和寒冷天氣容易進一步加重牛皮癬的病情。 在現代醫學中,仍未能完全掌握牛皮癬的成因,自然亦未有根治牛皮癬的方法。現時治療方法主要在於控制症狀,患者需終身接受治療,令病情得到減輕。傳統療法包括外用藥物治療、光學治療和系統性藥物治療等,其療效及副作用未如理想。而近年推出的生物製劑療法療效較佳,但其昂貴的收費及長期治療亦令不少人卻步。 而中醫則因應患者具體情況及牛皮癬成因進行處方。臨床上以血熱型及濕熱型較為多見,常用清熱涼血或清熱利濕的方劑治療。其成因如涉及壓力因素,用藥需要配合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涉及飲食因素,就要針對脾胃問題及其蘊釀的濕毒進行治療,不可拘於一格。 牛皮癬患者的病情可輕可重。輕者僅局限於手腳,重則全身皆有。治療難度自然大不同。病程較短、牛皮癬範圍較小者,治療時間相對較短。病程較長、牛皮癬範圍較廣者,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平時通過中藥調理體質,令體內免疫系統較為平衡,有助治療及預防免疫系統紊亂的情況。當自身免疫系統較為穩定時,皮膚痕癢及皮疹同樣得到改善。而斑塊的厚度會逐漸變薄,其後開始顯露出正常皮膚的形態,銀屑亦會得減少。最後牛皮癬在日漸改善下慢慢消失。 曾有一位患者已得牛皮癬四年,主要見於手、腳及背部。轉季時病況加重。伴有心血管疾病。經診治後,診斷為濕熱夾肝陽上亢型的牛皮癬,治以清熱利濕,平肝潛陽。經一個多月治療已見斑塊明顯變薄,血壓亦較為穩定。半年後終令病情得到控制。只要堅持用藥,一般都有良好的改善。 免疫系統疾病一直是中醫的優勢病種。可因應病人的體質及病情進行相應的處方,而不是單純抑制免疫反應。而且其藥物安全性較為高,不會對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建議牛皮癬患者及早尋找中醫的治療。 了解更多:

Read more

體檢解構(上)- 血液常規檢查 (養和醫度百科)

一年之始,大家計劃休假攻略同時,是否亦為健康籌謀,準備接受身體檢查?體檢項目林林種種不知如何選擇,收到報告又有一堆項目及數值看不懂,這次就由驗血檢查講起,為大家解開謎團。 相關文章:【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血液常規檢查可以說是了解我們健康狀態最基本的體檢項目,一般包括血色素、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常見英文簡稱Hb (haemoglobin)是血色素,MCV (mean cell volume)是紅血球平均容積、RBC (red blood cell count) 是紅血球總數、PLT (platelet count)代表血小板、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為白血球總數。 紅血球、血色素如果低於水平,可能與貧血有關;若血小板若指數低,或有凝血問題。而白血球是免疫細胞,可分為多個種類,各有不同作用,例如嗜中性球(neutrophils)數值高,可能是細菌感染;淋巴球(lymphocytes)數值高,可能是受病毒感染:嗜伊紅白血球(eosinophils)數值高,可能過敏或感染寄生蟲。若白血球異常大量增生高逾每微升50,000,可能為白血病。 相關文章:【貧血飲食】預防貧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是什麼?營養師:肉食/素食鐵質攝取飲食手冊 報告上除列出化驗結果數值,項目也會參考數值範圍,求診者可從中了解自己的結果比正常高或低。部分病理化驗室的病理科醫生會按結果撰寫建議,提醒一些如缺鐵等的注意事項。 單一次數值異常並不代表身體有嚴重問題,切勿自行解讀所有驗血報告,而是由醫生解釋,醫生亦會因應結果及求診者個人情況評估,再進行複檢或相應跟進。 養和醫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暨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 Read more

脂肪肝無聲無息致糖尿病、肝硬化 營養師推四大建議 助提高逆轉機會

肝臟在人體中具有儲存糖分及分解毒素等重要功能,一旦肝功能出現問題,脂肪有機會囤積在肝臟,形成常見的「脂肪肝」問題;一旦患上脂肪肝,有機會引致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嚴重更可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危及性命。有註冊營養師指出,如能及早發現脂肪肝問題,可透過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來處理,並列舉四大護肝建議,以助提高逆轉病情的機會。 養和醫院營養部統籌主任、高級營養師余思行指出,肥胖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比標準體重人士高11.6倍。透過改善飲食及多做運動等,有望逆轉脂肪肝。 相關文章:【脂肪肝】本港四分一人患脂肪肝 與糖尿病、中央肥胖有關?了解成因、風險因素 做足4件事有望逆轉 脂肪肝沒明顯病徵 隨時無聲致糖尿病、肝硬化 養和醫院營養部統籌主任、高級營養師余思行指出,正常情况下,脂肪一般只佔肝臟重量的4%-5%,一旦佔比高於10%,可界定為脂肪肝;據統計,現時約有一成至三成港人患有此病。 脂肪肝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病徵,通常在身體檢查時接受超聲波肝臟掃描,才有機會意外發現,因此相對容易被忽略,增加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若果肝功能受損,肝臟會分泌過量糖分,導致空腹血糖偏高,形成糖尿病;脂肪細胞會影響肝臟運作,令肝臟細胞纖維化,引致肝硬化,甚至最終演變為肝衰竭。 早發現並改善  助提高逆轉機會 余思行認為,及早發現脂肪肝問題,同時盡快按醫學建議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是治療脂肪肝的關鍵,她引述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指出,脂肪肝患者如能按營養師的指導,改善飲食及多做運動,有64%患者成功消除脂肪肝,可見脂肪肝並非完全不能逆轉。 相關文章:【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營養師四大建議 逆轉脂肪肝 余思行列出四大建議,提醒市民如何注意飲食,從而提高逆轉脂肪肝的機會。 1. 慎選健康脂肪  減脂肪攝取 除了減少總脂肪攝取量外,大眾亦應慎選食物,攝取更多健康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屬於健康脂肪,建議多選用橄欖油、芥花籽油及果仁等食物,都有助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至於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則有損健康,全脂奶、棕櫚油、即食麵、西餅及煎炸食物均含有這類脂肪,應少食為妙。 2. 減糖分攝取 一般食物中常見的蔗糖,當中有一半的成分是果糖,果糖會促進肝臟製造脂肪,而這些脂肪不會輸送到其他身體部位,只會在肝臟積聚。此外,經常進食及飲用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和飲料,會引致肥胖,提高罹患脂肪肝的風險,常見的高糖分、高熱量飲食包括果汁、汽水、能量飲品、蛋糕及雪糕等。 至於新鮮水果,雖然含有果糖,惟只要每天限制於兩至三份,對健康人士而言一般沒有問題。 3. 避免酗酒 酗酒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比常人高3.6倍,這是因為酒精含有毒性,肝臟會率先將其處理分解,因此如過量攝取,會令其未能及時分解其他營養素,包括脂肪,間接令脂肪積聚;而肝臟亦會將酒精轉化為三酸甘油脂,亦即是存在於血液中的一種脂肪,變相增加了脂肪攝取。酗酒人士長期攝取過量酒精,亦會削弱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 要預防患上脂肪肝,如未能避免飲酒,男士應限制每日飲酒量為*一至兩份;女士則每日少於*一份。 *一份酒精等於250毫升啤酒;或100毫升紅、白酒;或30毫升烈酒。 4. 控制體重防肥胖 肥胖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比標準體重人士高11.6倍,這是源於中央肥胖會令脂肪代謝及儲存出現問題,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增加,導致大量脂肪湧進肝臟,當肝臟未能及時分解,便會積聚,形成脂肪肝。 建議肥胖人士應積極減肥,因為有研究發現,減去5%至10%的體重已有助改善健康;然而,減肥並不能急於求成,必須有計劃地訂下減重目標,循序漸進。首先,肥胖人士應先了解自身的脂肪及肌肉比例,再訂下合適的減重目標,之後可按個人的飲食喜好制定營養均衡的飲食餐單,以提升新陳代謝率,減走多餘脂肪,長遠是維持標準體重。減肥人士需注意,提升新陳代謝率在減肥中尤為關鍵,因為它有助避免減肥進入平台期,有需要可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Read more

【前列腺肥大】尿頻、排尿困難難啓齒?了解常用兩類藥物、3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

當男士步入中年,不少健康問題開始浮現,其中前列腺肥大屬其中之一,常見於年長男性,據統計50歲以上男士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有機會引致下泌尿道症狀,影響生活質素,甚至可能導致如小便出血或尿道發炎等嚴重併發症。有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男士若出現尿頻、尿速慢、排尿困難等情况,不要視作「常態」而忽視,應盡早求醫。現時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治療方法分別有藥物及手術治療,醫生因應患者情况而對症下藥,以緩解這「男人之苦」。 前列腺肥大最常見的症狀是排尿和儲尿出現困難,如小便後仍感覺「排不清」,造成尿頻等,宜及早求醫正視問題。 相關文章:【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前列腺肥大常見症狀:尿頻、排尿、儲尿困難 50歲以上男士注意 養和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陳偉希醫生指出,前列腺位於膀胱出口位,包圍着尿道。男士隨着年齡增長,前列腺不斷增生,是正常退化過程。據統計數字顯示,50歲以上的男士約有一半有前列腺肥大情况,70歲以上增至七成。 此情况雖然屬於良性,但當前列腺變大至壓迫尿道及膀胱,有機會引致不同程度的下泌尿道症狀。最常見是排尿和儲尿出現困難,如小便時斷斷續續、排尿流速減慢,每次小便完感覺「排不清」,造成尿頻,整天經常要上廁所。陳醫生指出,夜尿是其中最令患者困擾的症狀,影響其睡眠質素之餘,更造成重大心理壓力。 部分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甚至無法排尿,需要緊急送院插尿管。另外亦有病人出現小便出血、尿道發炎、腎結石等,更嚴重的併發症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藥物紓緩前列腺肥大症狀 兩類藥物知多啲 陳醫生指出,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前列腺肥大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唯三分之二的患者情况會愈益變差。為控制病情,大部分的患者會先進行藥物治療,有部分病人則可能擔心藥物有副作用或不希望長期服藥而選擇手術治療。若果病人的情况較嚴重,例如已出現腎功能受損、血尿、結石等併發症,要盡快以手術處理。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 一、甲型交感神經受體抑制劑 (Alpha 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 用作放鬆膀胱頸和前列腺的肌肉,以減低膀胱壓力,令排尿更順暢。此藥物較快見效,服藥後數天徵狀便有改善,但當停藥後,小便不順暢的問題會再度出現,而且此藥物主要是放鬆肌肉,未能縮小前列腺。 二、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 (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 透過減低體內刺激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激素,有助縮小前列腺體積。一般服用此藥物3至6個月才見效,需要較長時間。 3種微創手術方式 按病人情况決定 至於治療前列腺肥大的手術,現時基本採用微創的方式進行,主要分為3種: 一、「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醫生會以筆形的內窺鏡沿尿道口去到前列腺,找到阻塞尿道的地方,以激光或雙極電刀方法,把前列腺組織切除。 此手術已施行多年,相當安全。術後需住院3至5天。副作用方面,百分之二術後會有失禁情况,另有七至八成機會出現「逆行射精」情况,即精液向相反方向進入膀胱。 二、前列腺提拉術 (Urolift) 醫生會同樣利用筆形的內窺鏡沿尿道口到前列腺位置,以類似釘書機的形式,把前列腺受阻塞的部分向兩邊「釘」起固定,以回復尿道暢通。這手術時間較短,只需15至30分鐘便可完成。 一般病人在術後通常住院1日,即日可自行排尿。此手術由於並非切割處理,病人康復速度較快,亦較少機會影響性功能。術前需要排除病人並非患有前列腺癌,及其前列腺體積不能太大及過度突出膀胱,才適合施行此手術。 三、蒸氣治療 醫生經尿道放入內窺鏡,到達前列腺位置並注入水蒸氣,利用熱力令前列腺體積變小。 由於過程中毋須切割,所以術後影響失禁、射精功能的機會率也非常低,留院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此手術適合前列腺肥大情况較輕微,以及比較年輕、想保持射精功能的病人。醫生會為個別患者進行詳細的臨牀評估,再作診斷及選擇合適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有片:男性健康】尿頻,點止前列腺阻路 膀胱、尿道、焦慮也可作怪 勿諱疾忌醫 少吃紅肉多吃蕃茄 陳醫生建議,男士應正視排尿及儲尿等問題,切勿諱疾忌醫;而女士若發現枕邊人或家中男士小便時間漸長,又或頻繁上廁所,可提醒他們盡快檢查。另外,維持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少吃紅肉、多吃蕃茄、黃豆等食物、多做帶氧運動,都對前列腺的健康有所幫助。 Read more

【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關節痛、膝痛、肌肉痛、腰痠背痛,是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常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時都只是簡單按摩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便了事,但當到達某年紀,痛楚逐步加劇,苦不堪言。根據2017年的研究數字顯示,本港有近三成人口受到不同慢性痛症困擾,當中有一成人所承受的痛楚達嚴重程度。近年亦有調查揭示九成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關節痛、膝痛等慢性痛症困擾  注射藥物治療紓緩痛楚  可於診所進行 養和醫院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一些內科痛症包括生蛇和頭痛,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利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常用的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程序可在診所中進行,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唐醫生表示,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超聲波或X光,把極幼細的針準確地放在引致痛症的神經旁邊,藉熱力或電流紓緩病人痛楚。現時亦可透過超聲波,檢查神經線是否有腫脹情况導致疼痛,並直接注射止痛藥物,讓診斷和治療可同步進行;部分情况如頸椎退化引起的疼痛,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儀器,在小關節進行神經消融術,阻截神經線信號,有助紓緩痛楚。經治療後,個別背痛或生蛇患者的止痛效果可以維持數年,即使痛楚復發,重複同樣治療的風險和效果亦無異;反之,若以手術治療,當需要再次進行手術,風險和效果就未必相同。 長者肝腎功能弱  增止痛藥帶來副作用 唐醫生特別指出尤其是長者,痛楚經年累月累積,他們飽受痛症困擾之餘,同時可能因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要服用多種藥物。然而由於他們的器官功能轉弱,肝腎功能未必能如常分解和排出藥物,導致長者在服用止痛藥後較大機會出現副作用,部分藥物如消炎藥,更會大大增加胃出血、腎衰竭和心臟病的風險,不建議長者長期服用。 疼痛醫學專科全面評估患者痛楚根源   調整藥物、考慮介入性或手術治療 長年受痛症纏身的痛苦,外人難以明白,唐醫生分享,曾經有病人多年來患有手部神經痛問題,自覺受痛症煎熬多年,當後來發現患上膽管癌時,竟然選擇不接受治療,因為她認為長時間受痛楚折磨,感覺生不如死,寧願及早解脫。 唐醫生表示,他行醫多年看到不少痛症病人,由一開始只是輕微痛楚,以為休息及服止痛消炎藥可以紓緩痛楚便置之不理,直到數年後惡化,才不得已要四出走訪不同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求助。由於坊間對於疼痛醫學專科的認識不深,很多慢性痛症病人未必知道可以尋求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協助,針對痛楚根源對症下藥。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慢性痛症包括頭痛、生蛇或癌症所引致疼痛 唐醫生表示,其實當痛症持續一至兩個月,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無效,建議可向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求助,除了常見的「都市痛症」,部分慢性痛症如生蛇引起的疼痛、癌症疼痛、頭痛等,經治療後一般都會有所改善,服藥劑量和針藥可逐漸減少。有時病人會服用不同止痛藥,但未必分辨到藥物的效用和副作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評估並調整藥物分量,並減除有副作用的藥物,以達致最佳療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