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最常見的長期病之一,本港大約每10人有1人患有糖尿病,並且可引致各種併發症,例如多達三至四成患者因糖尿影響腎臟而出現「糖尿腎」,卻因為過程悄然無聲,令患者的腎臟在不知不覺間受損,最終或因腎衰竭而要洗腎甚至換腎。如能及早察覺,患者可以轉用一些有助保護腎臟的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加上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減肥等,有助預防和延緩腎功能衰退。
Read more
衞生署建議,6歲以上小孩至長者,每日均最少要進食兩份水果,配三份蔬菜。水果含豐富維他命及抗氧化物,有助鞏固抵抗力,更可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及癌症等患病風險。不過,水果種類五花八門,兩份水果即是吃多少?何時吃?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選什麼水果?飯前或是飯後進食水果較為健康呢?或許未必完全清楚了解。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高咏梅為大家解答7個水果冷知識。
Read more
小便後一看尿液若浮着一層泡沫,或會懷疑是蛋白尿,甚至腎臟健康有問題?尿液有泡未必一定是疾病引起,但確實有可能是腎功能受損而引起的蛋白尿,特別是出現泡泡尿及同時有手腫、腳腫等明顯徵狀,即有機會是反映腎臟發生病變,甚至是腎衰竭等徵兆,需要盡早接受適當跟進和治療。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更是高危族群,一旦延誤有可能要洗腎或換腎才能維持生命。
Read more
素食主義愈趨普及,部分人或將素食與健康劃上等號,然而註冊營養師提醒,部分素肉在生產期間添加不少油分及鹽分,加上可能會額外加入碳水化合物,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士需留意。此外,不進食雞蛋及奶類的全素食者,亦有機會缺乏蛋白質及維他命B12,可能會引致貧血、疲倦等問題,在每餐的食物配搭上需下功夫。
Read more
睡眠期間出現呼吸不暢,甚至窒息,自己一般難以察覺,更何况睡眠窒息症患者未必會有明顯徵狀,但卻潛在很多危機,例如睡覺時氣道出現阻塞導致窒礙呼吸,不但影響睡眠質素,令人容易疲倦及專注力變差,更可能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引發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哪5類人士屬高危族呢?又有什麼警號需要留意?醫生提醒一旦出現以下情况:經常覺得疲倦、日間隨時可入睡、睡覺時不斷轉身,又或是初確診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人士,宜及早求醫,建議考慮接受睡眠測試,以了解問題是否源於睡眠窒息症,從而作出適切的治療方案。
Read more
節日一個接一個,少不免與親朋歡聚,平日飲食要戒戒戒口的糖尿病人,怎樣在節日當前吃得開心兼放心呢?不說不知香港每十人便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當中包括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他雖不是糖尿病科的專家,但過去十多年控糖的實戰經驗,已累積了不少獨門心得,且看他如何「識飲識食」,與糖尿病共處!營養師還會提供很多糖尿飲食貼士,既可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以在大時大節享用美食!
Read more
節日、假期停不了,各式美食令人胃口大開,不過,糖尿病人需要控制飲食,難道大時大節都要「勒住肚皮」?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Vivian)提醒糖尿病人要學識「計數」,自然面對美食都無懼血糖飇升!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揀飲擇食已是日常生活的指定動作。對糖尿病已有多年研究經驗的Vivian指出,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更加要不忘「計數」,例如出外用餐時,通常蔬菜較少、醬汁又較多,不妨把平日進食的飯量減半,以免吸收了太多的鈉、碳水化合物。
Read more
糖尿病是會影響全身系統的疾病,除了容易出現血管和神經系統病變,亦會影響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高血糖會令白血球不能有效地對抗微生物,削弱病人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機會,同時由於血液循環差,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和復原,如果不及早處理,傷口會出現水泡或潰爛,若發生於腳部,嚴重更可能要截肢。糖尿病患者應如何護理皮膚呢?留意以下5個貼士。
Read more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會引致不少身體的問題如糖尿上眼、糖尿腳、三高甚至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什麼人會是糖尿病的高危人士?一旦確診糖尿,飯食上有什麼要注意?糖尿藥是否會有副作用?摸摸肚子,每個都市人或多或少都有個「肚腩仔」,切勿以為BMI正常就代表無中央肥胖!不少人以為自己體重在正常範圍,就代表健康,其實當腹部積聚過量的內臟脂肪,構成中央肥胖問題,即使BMI在正常水平,仍會有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