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明報專訊】世衛建議年滿18歲者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不過,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下稱「女青」)一項有關25至59歲婦女運動習慣及健康意識的調查發現,95%受訪婦女的運動時間不足,未達世衛體能活動量的建議標準。至於不運動的原因主要有4個,其中逾四成受訪者稱因需照顧子女或家人而無暇運動,亦有逾三成表示「懶得運動」。 婦女少運動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標準 不運動4大原因 3.8國際婦女節前夕,本港多個團體昨日發布與婦女相關調查,其中女青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問卷訪問1128名介乎25至59歲的婦女,了解運動習慣。世衛建議年滿18歲者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例如快步行和踏單車,又或至少75分鐘劇烈強度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和游泳。不過調查發現,分別有96%和95%受訪者未達上述兩項標準。 相關閲讀:【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77%受訪者認為自己體能活動量不足夠。至於不運動原因,包括以下4個: 1. 表示工作忙碌 (56.2%); 2. 表示需照顧子女或家人而無時間 (41.7%); 3. 表示「懶得運動」(34.3%); 4.  表示因缺乏同伴 (26%)。 另外,44%受訪婦女稱有患病,部分是長期病患。 相關閲讀:【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女青:女性兼顧家庭及照顧者身分 倡推政策增彈性上班誘因 女青部門主管(女青運動)阮秀盈表示,女性因應家庭崗位及照顧者身分,往往有強烈責任感先照顧好家人,不自覺忽略自己。她建議可在家庭活動注入運動元素,如相約親友運動兼聯誼,若要長時間在家照顧家人,亦可參與線上健體課程。 阮亦呼籲政府向「家庭友善僱主」提供更多誘因推動婦女健康生活與工作平衡,例如安排彈性上班時間,讓婦女有空間運動。 另外,勞聯婦女事務委員會及勞聯智康協會昨日公布香港託兒服務與婦女就業情况調查結果,調查訪問736名年滿18歲、育有就讀幼稚園或小學子女的婦女,一半是全職家庭主婦,結果發現96%受訪全職家庭主婦因照顧子女無法就業,91%主婦稱若有足夠託兒服務及課餘託管支援,願意投入勞動市場。 Read more

【帶氧運動】腹式呼吸2個步驟 3吸2呼跑步法 提升心肺功能(姿錯能改)

【明報專訊】學習腹式深呼吸,肩胛打開,橫膈膜向下,令肺部容量增加,有效的帶氧呼吸,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有效運動。運動可分為帶氧和無氧運動。帶氧運動是指在氧氣充分供應情况下的運動訓練,例如踏單車、慢跑、游泳、瑜伽、有氧舞蹈、快走、散步等;這些運動可以維持肺部健康、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心肺耐力,令人不容易感到疲倦,工作或生活亦能增加活力。帶氧運動 護骨減慢衰老-帶氧運動的功用包括:‧加強心肺功能,保護心血管,防止血管硬化 Read more

【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明報專訊】專家指出,相比其他帶氧運動,游水減肥效果更顯著,同時鍛煉肌肉和心肺。哪一種泳式減肥最有效?冬泳會否消耗更多熱量?不論是工作、學習或運動,身體都需要能量。怎樣計算活動熱量消耗呢?代謝熱量(MET)又是什麼呢?游水屬中至高強度運動-減肥之選-男女每天飲食攝取熱量知多啲-減肥要有成效,就要計算一天從飲食攝取量與運動消耗熱量的差額。一般認為,男性每天從飲食中獲取熱量不應超過2500千卡,女性則不超過2000千卡。美國運動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建議,成年人需每星期5天至少30分鐘、總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星期有3天至少20分鐘、總共60分鐘高強度帶氧運動。游水屬中至高強度運動,視乎訓練強度而定。 Read more

北歐式健步行 可多燃50%熱量

【明報專訊】北歐式健步行是全身帶氧運動,利用兩支特製的健走杖步行,透過雙手大幅擺動,增加訓練效果。註冊物理治療師、加拿大北歐式健步行總導師楊黃倩君指出,北歐式健步行特有的推杆動作,令全身更有節奏地大步向前行,達到加強刺激核心肌肉的效果。一般步行用到全身約50%肌肉,而北歐式健步行則會令90%以上肌肉更活躍,訓練能針對三頭肌、背闊肌及核心肌群。 Read more

「入五」人士注意:新陳代謝率減慢 身形發福 肌肉流失? 營養師教你增肌餐單+ 2 招簡易運動

【明報專訊】踏入50歲,字頭變,身形也變,脂肪在腰臀積聚,體重節節上升,肌肉卻不斷流失,人也愈見疲倦。一心以為節食減少熱量攝取可扭轉「劣勢」?營養師在此勸你三思! 賽馬會流金匯註冊營養師廖芷珊不時在營養講座上,接觸到「入五」人士,熱門話題之一,是他們感到新陳代謝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身形「發福」;有感於活動量減少,認為進食量毋須像年輕時吃那麼多,覺得一天兩餐已足夠。 Read more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明報專訊】自從年初疫情爆發,大家已習慣留家抗疫,在家中做運動已是生活常態,足不出戶也可強身健體。不過,很多人只重視操肌健身,卻忽略了伸展練習。有註冊物理治療師警告,肌肉長期欠缺伸展,經常繃緊,既影響運動表現,亦會增加受傷風險。 Read more

自學操肌忌姿勢錯 NG動作逐個捉

【明報專訊】「居家運動」愈來愈受歡迎,健身影片和Apps變成私人教練。 物理治療師提醒,看似簡單的動作,如強化腹肌的平板支撐,如果臀部翹高或腰部塌下,練不成腹肌,反而招來腰痛;又或是針對拜拜肉的背後臂屈伸,若手肘超伸,可引致手肘痛。 Read more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明報專訊】心臟復康訓練不單改善心臟功能,幫助患者控制血糖、血脂,還減低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然而在疫情下,很多康復計劃被迫暫停,心臟病人如何鍛煉身體減低復發風險? Read more

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有報道指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肺花,而部分人在康復後仍有肺纖維化現象,影響日常生活,包括走路喘氣、未能如常運動等。 無論是肺炎康復或大病初癒,肺功能減弱,行幾步也喘氣,如何是好?透過胸肺復康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及運動耐力,亦可練習呼吸法,改善氣促。 Read more

【有片】運動示範:踏步舉水樽 強肌力 益心肺

【明報專訊】胸肺物理治療涉及胸肺部位運動、四肢動作及呼吸節奏等範疇。陳婉婷表示,不少慢性肺病病人的肩頸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亦有上肢乏力的情况,因此胸肺物理治療包含呼吸運動、帶氧運動、上肢鍛煉運動及伸展運動四大部分。 她表示,綜合研究數據,每周3至5次、每次約半小時的胸肺復康運動,在8至12周後,可助患者改善運動耐力、肌力及氣促,「但不是8星期完成課程後,毋須再運動。我們希望病人在接受物理治療時,掌握運動模式,回家自行持續練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