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與Leqembi有何分別?了解藥物副作用

【明報專訊】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周三(3日)發布其研發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新藥donanemab第三期臨牀測試數據,顯示donanemab在18個月內讓早期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大幅緩減35%,有專家稱讚有關結果「非凡」。禮來計劃6月底前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上市。不過donanemab或致腦腫脹的副作用仍惹人憂慮,實驗中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最少導致2人死亡。(編者按:至於另一阿茲海默症藥物 Leqembi,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究竟donanemab和Leqembi兩藥物還有什麼分別?副作用?詳見附表。) 斷層掃描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大腦萎縮現象(右圖),相信是因為腦中堆積的異常蛋白導致腦神經元死亡所致。(路透社) 阿茲海默症是什麼?新藥donanemab臨牀測試減認知衰退35%  Leqembi 減27% 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donanemab是抗體藥物,用以清除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amyloid beta)。阿茲海默症患者有兩種關鍵蛋白,分別是β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它們會在腦細胞中積聚糾結,形成獨特的斑塊,導致腦細胞死亡及大腦萎縮。 消除大腦類澱粉蛋白斑塊 禮來公司表示,有1734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參與研究,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能使患者的認知衰退速度整體減慢了約29%,一些反應較好的患者甚至緩減了35%。研究員以「綜合阿茲海默症評分表」(iADRS)為標準,評估患者的認知及執行日常事務的能力,例如管理財務、駕車、從事嗜好、談論時事等,接受donanemab治療的患者都能做到以上日常生活事情。參與研究者每月接受一次靜脈注射donanemab,12個月後,一半人大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斑塊消失。 donanemab存副作用風險 31.4%有腦出血 1.6%嚴重腦腫脹2致命 不過donanemab存在副作用,在donanemab治療組中,24%患者有腦腫脹,6.1%出現症狀,31.4%有腦出血,相比之下,安慰劑組僅13.6%有腦出血。禮來表示,只有1.6%人出現嚴重腦腫脹,其中兩人直接因此死亡,另一人在嚴重腦腫脹後死亡。美國班納阿爾茨海默症研究所主任雷曼(Eric Reiman)說:「顯然我們看到了donanemab的好處,但也要考慮一些風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神經病學家庫爾撒德(Liz Coulthard)表示,儘管donanemab有明顯副作用,且缺乏長期數據,但它可讓阿茲海默患者更長時間活得較好。 料最快今年底獲批 同類藥費每年約20萬 專家指出,donanemab臨牀測試結果是迄今最有力證據,證明清除大腦中澱粉蛋白塊有助改善阿茲海默症,可助未來研究針對有關蛋白的療法。英國神經病學專家馬默里(Cath Mummery)指出,醫學界花了數十年尋找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法,現在終可進入「改變疾病的時代」,可實際地期望能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且長期管理該病,而非只提供紓緩護理。 禮來表示,計劃6月底前向FDA申請批准donanemab上市,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獲批。若通過審核,donanemab將成為繼美國百健(Biogen)與日本衛材(Eisai)合作研發的Aduhelm 及Leqembi阿茲海默症藥物後,第三款獲FDA批准的同類新藥。數據顯示,Leqembi能延緩認知衰退速度約27%。禮來正敲定donanemab的售價,該公司總裁曾表示,donanemab的價格將和其他同類藥物相似。Leqembi治療價格為每年2.65萬美元(約20.6萬港元)。 (路透社/法新社/BBC) Read more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無記性」就等如患上認知障礙症(Dementia)?如果記憶力減退兼出現詞不達意、處理日常事務出現困難、方向感減弱等情况,便有可能患上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有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另有本地研究指,香港每年有6.3%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發展成認知障礙症。雖然現時未有藥物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只要及早評估治療,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有機會減慢退化速度,避免腦部功能「跳崖式」大幅衰退,有醫生更建議7個防老養生法則。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立即身體力行了解和關心更多身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其照顧者! 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徵狀,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網上圖片)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及早評估有望「逆轉」病情?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况並不罕見,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5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例如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方向感減弱易迷路等……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療便可痊癒,而認知障礙等症狀也會消失。可是,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兩者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慢退化速度呢? 兩方面改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也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有職業治療師指,初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着重認知訓練,由於其認知能力尚可,訓練內容會較仔細,而大部分的訓練均涉及日常生活的題材,以令長者更有親切感,增加趣味。例如有訓練會要求患者,在15秒內牢記電腦屏幕上曾出現的多款茶樓點心,之後在下一個畫面,讓他們在眾多點心中點擊剛才出現的點心。初時會要求記3款點心,成功後逐漸增加點心數量,當患者成功愈多,滿足感會愈大,這個遊戲主要訓練患者的短期記憶。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是從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DASH Diet)結合而成 ,研究證實可延緩腦衰退的速度。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及貼近健腦原則,可參考文章中麥得飲食法所建議健腦飲食方法! 照顧者適時減壓 學懂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之道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認知障礙症】走進腦退化的世界(安老2.0) 也許腦退化患者失去了言語溝通和表達能力,但他們依然擁有某程度的認知和感覺,仍然能夠感受光的溫暖、植物的香氣、音樂帶來的快感。腦退化患者與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感覺和思想,為什麼只因他有認知障礙,就要預設他「應有」的生活形態,把我們的思維、習慣硬加在他身上呢? 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與其擔心自己有一天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如身體力行,由初老開始對認知障礙症或各種老人科疾病等有更多的了解,病向淺中醫方為良策。有醫生提醒,切勿「自己嚇自己」!更建議各位young old注意 7個防老養生法則,只要生活有小改變,便可大改善老人病的出現! Read more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隨年齡增長,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記憶力衰退,但如果忘記約會、遇到舊朋友想不起名字、被身邊人指說話重複等,就需要多加注意,這有機會是患上輕度認知障礙。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在明報副刊網上講座中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一旦未有改善,有可能惡化成認知障礙症,因此如有任何懷疑,建議求醫接受認知功能測試以作篩查。 Read more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年紀大可能機器壞,惟出現無記性、反應慢等退化表現,其實並非理所當然,這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已悄悄影響長者。輕度認知障礙即患者的認知功能較同齡人士遜色,雖仍可應付個人日常起居,但若任由認知功能繼續衰退,發展成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會較一般長者高5至10倍。及早察覺箇中一些行為表現,經醫生評估後,可循非藥物治療入手:預防三高、多做運動、多動腦筋等,可望有效幫助大部分患者維持自理能力、甚至改善認知功能,繼續做個精靈醒目的老友記。 Read more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家長總是非常關心孩子腦部發展,電視廣告亦經常有聲稱針對提神醒腦的補充劑,當中常見成分有DHA、EPA、維他命E等;成年人呢?成年人可否靠食物提升腦力?銀杏葉、合桃有用嗎? Read more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細訴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太太過程的辛酸及無奈。從前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病發後變得暴躁,甚至用上粗言穢語。太太已無法記起張先生,張先生也感到她已不是自己認識的另一半。 Read more

讀者Mail Box:銀杏合桃椰子油 「補腦」無實證

【明報專訊】問:聽說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有助預防及延緩腦部退化,哪種療效最明顯?要食多少才見效呢? 答: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是坊間盛傳的「補腦恩物」,尤其椰子油更有「治百病」的傳說,但實際上卻未有足夠科學研究證實能預防腦退化;相反,椰子油含大量飽和脂肪,攝取過量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白天常打瞌睡 腦退化響警號?

【明報專訊】白天常打瞌睡 腦退化響警號? 你日間會否經常打瞌睡? 美國的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研究發現,日間經常打瞌睡,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先兆。因為大腦中負責維持日間清醒的區域受損,令阿茲海默症患者經常打瞌睡,而這個徵狀遠早於記憶衰退前已出現。 Read more

研究: 聽力下降與腦退化關係,合唱團有助癌症康復?

  聽力下降與腦退化有關? 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研究發現,中年人聽力減退與大腦顳葉體積減少有關。研究在巴爾的摩長期性研究(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中選出194人,他們在平均54.5歲時接受聽力測試,並於2008至2015年接受磁力共振腦掃描。結果發現右邊耳朵的聽力下降與腦右側顳灰質、海馬和腦左側內嗅皮質的下降有關,左耳聽力則與腦組織變化沒有關聯。 右側海馬和左側內嗅皮質,亦與早期阿茲海默症有關。研究員相信聽力下降,影響顳葉結構,伴隨鄰近與認知障礙相關的結構產生連鎖效應。   資料來源:Medscape 【中醫治療】易怒壓力大 小心急性失聰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合唱團有助癌症康復 最近香港人親眼見證聖詩的威力。英國倫敦大學行為科學及健康學系教授Daisy Fancourt的研究發現,唱歌就像做運動,身體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因為涉及呼吸和肌肉活動,不單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壓力荷爾蒙下降,增加安多酚(endorphins)分泌,令人感到愉悅。 Fancourt的研究更發現,癌症病人及其照顧者參加合唱團集體詠唱,透過團員間的互動,建立社區和心靈支持,減少孤獨感,有助康復;即使只聽不唱亦有好處,有助長期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康復。   資料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英國廣播公司 瘤言情深:抗癌教師的重要一課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瘤言情深:抗癌路上眾生相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