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觀﹕Facebook Live觀眾 吳﹕內分泌及糖尿科吳文玉醫生 鄭﹕家庭醫生鄭志文醫生
觀﹕糖尿病會不會斷尾?
吳﹕要視乎病發原因,如果有些病人因為服食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抗排斥藥)而導致糖尿病,停藥後血糖水平或會回復正常。但是,如果糖尿病發病原因,是因為胰臟不能發揮功能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回復正常的機率相對減低。我經常比喻,胰臟好像一個水塘,當水塘沒有水,只有落雨才可以解決問題。即是說,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病人就要吃藥或打針,幫助胰臟運作。
鄭﹕糖尿與遺傳、體重過重、不良飲食等有關;隨年紀增長,胰臟或會漸漸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當胰臟出現退化問題,情况等同老花、膝關節退化,難以逆轉。但糖尿病患者不需過分悲觀。如果走路不穩,我們有手杖輔助;同樣,胰臟力量不足,有針藥助它運作。
■長者患糖尿病 增中風風險
觀﹕患上糖尿病的長者,是否更加容易中風?
吳﹕長者患上糖尿病,中風風險一定較高。如長者本身可能也有其他疾病,例如: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管硬化等,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鄭﹕如果糖尿控制不當,血糖長期超標,除了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可併發眼部、足部、腎臟等問題。連同其他計算指標(假設一個年長男性,吸煙,患有血壓高、膽固醇高等),加上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可以很高。
■曾懷孕婦女 更易中招
鄭﹕曾經懷孕跟從未懷孕的女性比較,她們的糖尿風險有否不同?
吳﹕曾經懷孕比從未懷孕的女性的糖尿風險較高。若女性體重過重、有糖尿病家族史、曾患妊娠糖尿,或者曾經生產巨嬰(超過4公斤),糖尿病的風險相對增加。
曾經患上妊娠糖尿的女性,日後患上二型糖尿的風險也較高。因此生育過後,她們仍然需要控制體重、適量運動、注意飲食和定期檢查,預防勝於治療。
養生帖:足部按摩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肥胖惡循環 手術解魔咒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最佳女「煮」角 擊退糖尿風險
醫徹中西:糖尿病人關節肌肉痛
注意飲食 控制體重 糖尿病不易察
提防常見都市病 糖尿病隨時潛藏體內
手術治療糖胖症
新研口服藥治癡肥糖尿 飯前一粒 覆蓋腸壁控血糖
專題系列文章
-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 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 【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 【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 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 【世界糖尿病日】5個關於糖尿病與併發症的問題 醫生話你知
-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 中秋月餅識睇營養標籤 提防低糖陷阱 營養師:4個健康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