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很多市民都「心情麻麻」,但原來情緒與飲食有莫大關係,而情緒是由大腦控制,那麼,大腦究竟需要吸取哪些營養,才能夠令情緒得以紓緩?疫情期間減少出外用膳,如何為自己和家人準備簡單又有營養的食物呢?食得好、心情自然好,而食得健康同樣不可或缺!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大腦需要穩定和充足的葡萄糖
我們的情緒由大腦控制,所以大腦所吸收的營養,與心情有莫大關係。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需要有足夠營養才能正常運行。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大腦需要有穩定及充足的營養,基本是要有穩定的葡萄糖供應,最好的葡萄糖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而且要少吃多餐。
蛋白質含色氨酸 天然的神經鬆弛劑
大腦亦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及脂肪,其中蛋白質含有被稱為「天然的神經鬆弛劑」的色氨酸,有助緩和抑鬱情緒。至於脂肪,大眾普遍認為它是不良之物,余思行指出,大腦有一半都是脂肪,而人體每日的熱量應有三成來自脂肪,所以要攝取足夠的脂肪,但要避免過量。
壞脂肪增壞膽固醇 好脂肪勿過量
脂肪亦有好壞之分,其中用於製作餅乾及煎炸食物的飽和及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同時降低好膽固醇,研究證明會增加阻塞心血管風險,因此應該以攝取不飽和脂肪為主,但同樣需要注意勿過量,避免增加心臟病及肥胖風險。
奧米加三脂肪酸深海魚類 有助緩解抑鬱
部分植物油、深海魚類、果仁都含有不飽和脂肪,余思行特別指出,有研究發現含奧米加三脂肪酸的深海魚類,例如三文魚、鯖魚、希靈魚、沙甸魚、鱒魚等,對緩解抑鬱情緒有幫助。
營養素 | 食材 |
碳水化合物
|
全穀類、穀物、豆類、蔬果 |
蛋白質
|
肉類、魚類、貝殼類、蛋、奶、低脂芝士、果仁、種籽、豆類等 |
脂肪(不飽和脂肪)
|
植物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花生油等)
深海魚類(三文魚、鯖魚、希靈魚、沙甸魚、鱒魚等) 堅果類(杏仁、核桃) |
一日之計在於晨 吃個簡單健康早餐
情緒與飲食息息相關,尤其在疫情期間,未必可以如以往般外出享用美食,不過,余思行笑言,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上的第一餐是保持心情好的重點,她建議大家,可以為自己準備簡單又健康的早餐,例如:
。全穀類早餐配上生果及低脂飲品
。水煮蛋配全麥麵包加水果
至於餐與餐之間可以吃生果、果仁、乳酪等作小食。緊記食得健康、食得開心,保持心境開朗及良好體魄是在「疫」境之中至為重要的!
專題系列文章
- 【情緒病】抑鬱症患者負面思想非單靠自己能改變 留意4因素影響治療及康復 (醫賢心事)
- 【精神健康】DSE放榜勿讓負面情緒累積 家長宜先肯定子女努力
- 【抑鬱症】慎防壓力、焦慮爆煲 學會突破情緒困境 微笑化危機 關注精神健康
- 【精神健康】調查:83%中小學生續戴口罩上學 社交焦慮較大 學生:羊群心理 疫下疏於表情管理
- 【精神健康】港大陳友凱:精神科覆診5分鐘「問用藥也未必夠時間」
- 【精神健康】學者:「99.9%精神病患者99.9%時間沒威脅」籲社會勿標籤 免潛在病人不敢求助
- 【DSE】考試壓力源自錯判?學生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症?
- 【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 【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