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新冠染疫者康復後出現記憶力變差、失眠等無法解釋的症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稱,在該院向其覆診的120名染疫兒童或青少年中,約9%於新冠痊癒後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若有關症狀持續超過12周,將屬「長新冠」後遺症。另外,關日華表示,今年3月至今本港有近30名染疫童康復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介乎1歲以下至14歲,大部分未接種疫苗,故呼籲兒童及早接種。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面對長新冠症狀 病徵愈嚴重後遺症機率愈高?如何紓緩或預防?
120覆診兒童及青少年新冠康復者 9%現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第五波新冠疫情有逾190萬人染疫。關日華日前(7日)在教育局和香港兒科醫學會合辦的網上講座表示,其跟進的染疫兒童或青少年中,11人康復後出現記憶力變差、極度疲倦等後遺症,如有關症狀持續超過12周,將屬「長新冠」後遺症。有家長查詢,子女新冠康復後的不良反應是否屬於後遺症,關回覆稱,一旦兒童出現疑與新冠相關的後遺症病徵,家長應向染疫時的住院醫生查詢。
他補充,港大、教大及理工大學正合作研究,以了解新冠病毒與兒童及青少年腦部發展關係,正招募6至18歲、無植入金屬或進行心臟手術、從未或今年2月後染疫的兒童及青少年,參加者可免費接受腦部磁力共振掃描、認知評估等檢查。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近30童康復後「多系統發炎」大部分未接種新冠疫苗
關日華另表示,今年3月至今本港有近30名染疫童康復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介乎1歲以下至14歲,大部分未接種疫苗,故呼籲兒童及早接種。
關補充,本港出現上述綜合症的兒童中,數人出現急性肝炎。海外有兒童出現不明肝炎,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向本報表示,本港個案受綜合症影響,多個器官出現炎症,加上肝炎病情輕微,與海外情况相異,呼籲家長毋須擔憂。
關日華又稱,為檢測本港兒童肝炎狀况,團隊將監測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兒童會否出現肝炎;一旦有兒童因肝炎入院,會為其病例樣本做多項病毒檢測以調查感染源。
孔繁毅:南非數據Omicron BA.4和BA.5傳染性或高10%
另外,本港過去一周每日新增染疫個案維持在約300宗水平,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日前(7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本港已從第五波走出來,第五波應會慢慢告一段落,預計再過一兩周,每日染疫數字會跌至兩位數。他說本港第五波感染人數多,有自然免疫屏障,估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對疫情影響不大。至於新變種,他說據南非數據,Omicron BA.4和BA.5對打疫苗的中和抗體水平或減低15%至20%,傳染性或高10%,但對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影響不大,整體對防疫影響亦不大。他又說,預計今年11月全港市民都需打第四針,估計屆時已有針對Omicron的第二代疫苗。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
已打2針和第五波染疫者 港約53%人相當於打3針 孔:自然免疫屏障高
截至昨晚,全港約331萬人已打第三針,另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逾62萬已打兩針者在第五波曾染疫,即相當於已打3針,即本港約有53%人口相當於已打3針。孔繁毅認為,本港自然免疫屏障高,疫苗接種率也高,已不需實施航班熔斷機制,只要能檢測到輸入個案、將其隔離已足夠,否則經濟活動難以恢復。他又認為,已打第三針者和已打兩針的康復者,從海外抵港後只要核酸檢測陰性,都可居家檢疫,下一步若第三針接種率達九成,且沒有新變種病毒等,抵港者只要核酸檢測陰性,可不用檢疫,但抵港後首7日應戴手帶及做核酸檢測。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要求海外抵港旅客在酒店檢疫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可防止外地個案、尤其是帶新變種病毒的個案流入社區,政府很重視相關措施,會繼續檢視。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
- 【猴痘】再增感染個案 7月至今27宗 25歲男潛伏期內在港有高風險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