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新冠肺炎跟流感有機會同時感染?臨床徵狀難分辨 解答接種流感疫苗5個疑問
新冠肺炎疫潮未退,冬季流感高峰期又隨時迫近,兩種病毒都可以經飛沫傳播,患者同樣會出現上呼吸道徵狀。大眾不禁擔心會否同時感染新冠肺炎及流感,兩者臨床上會否難以分辨呢?現時流感疫苗一針難求,繼續做足佩戴口罩及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是否已可以預防流感呢?若要接種流感疫苗又有什麼要注意?即看醫生如何解答以下5個疑問!
新冠肺炎與流感會同時感染?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指出,流感病毒及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 (COVID-19) 都可經由飛沫傳播,理論上病人可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所帶來的危險性則無法估計。
「過去流感引致的死亡率約為0.1%,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則約為2%,但同時感染兩種病毒的死亡率,目前可供參考的案例並不多,故有需要小心應對!」
出現咳嗽、發燒等徵狀,臨床上如何分辨?
曾醫生表示,流感可引起咳嗽、發燒、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及肌肉痛等,主要是影響上呼吸道的徵狀,而新冠肺炎除了可產生上呼吸道徵狀外,亦會影響肺部。「單靠臨床病徵難以分辨兩者,因此任何病人若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情况,建議盡快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以策安全。」
做足防疫措施是否不用接種流感疫苗?
即使做足了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可以減少受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機會,但曾醫生直言,新冠肺炎的疫苗仍在研發階段,在應對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除非本身對疫苗過敏或對雞蛋嚴重敏感的人士,否則接種流感疫苗仍不可或缺。
「流感疫苗對所涵蓋的4種流感病毒保護力約為七至九成,能有效減少流感感染,尤其能減低體弱人士出現嚴重併發症而需要入院的風險。」
他闡釋,接種流感疫苗後,有助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發生的同時,更可以避免病人因出現懷疑上呼吸道等徵狀而需入院,或留院等候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間接減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曾醫生更提醒,若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亦應盡早注射,加強保護。
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會出現感冒?
流感疫苗已沿用多年,但部分市民對其仍有不少誤解,例如擔心注射疫苗後會引致其他感染或出現副作用;又或質疑接種後為何仍會患感冒,繼而抗拒接種流感疫苗。
曾醫生解釋:「流感疫苗是由滅活病毒所製,故接種後不會致病,只會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故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十分低,常見的包括注射位置腫痛或輕微發燒等反應。」
至於接種疫苗後是否仍有感染流感的機會呢?曾醫生表示,即使注射疫苗後出現流感樣病徵,也不代表疫苗無效。「事實上,疫苗的防護效力並非百分百,接種疫苗後身體亦需要約兩星期才能產生抗體。感染也可能是由於疫苗未有涵蓋的呼吸道病毒所致,例如傷風及鼻病毒等感染同樣可以引起類似流感的徵狀。」
流感疫苗一針難求,怎辦?
流感疫苗供應緊張,部分診所和醫院更已缺貨。曾醫生建議現階段宜先讓高危族群,包括長者、長期病患者、孕婦、兒童、醫護、院舍職員及院友等率先接種,以降低他們患上流感及相關併發症的機會,亦有助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至於健康及非高危族群的成年人,可待疫苗供應回復充裕時再接種亦可。此外,政府已預留疫苗存貨,為長者及其他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繼續防疫措施 減少感染機會
除了接種流感疫苗之外,曾醫生再次提醒市民必須繼續做好各項防疫措施,不應鬆懈:
1.)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例如日常要佩戴口罩及勤洗手
2.)避免吸煙
3.)多做運動
4.)在家要打開窗戶,讓室內空氣流通,此舉有助降低病毒的濃度,減低傳播風險
5.)盡量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減低感染病毒的機會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
- 一氧化碳中毒難察覺 可致昏迷、腦神經受損或死亡 衛生署:勿吸食水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