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團隊分析本港1.6萬宗住院個案數據,包括輕症、重症和死亡佪案。發現60歲或以上患者,打兩針復必泰或科興,預防死亡成效分別為92.3%和77.4%;若打第三針,兩者預防死亡成效均逾98%。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稱,市民應打三針,若來不及打三針,例如只打了一針科興者,第二針可考慮轉打復必泰。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兩種疫苗均能大大減低長者死亡率。整體而言,80歲或以上長者若已打兩針或以上,比起未打齊兩針,死亡率相差四五倍。
港大:滿60歲打三針 科興、復必泰兩疫苗預防死亡成效同98%
港大醫學院團隊根據本港疫苗接種情况,以及截至3月8日的入院新冠患者數據,包括6700宗輕症、5200宗重症及4100宗死亡個案,發現對於60歲或以上患者,打一針復必泰的預防死亡成效(effectiveness)為73%,一針科興為51.2%;兩針復必泰為92.3%,兩針科興為77.4%;三針復必泰為98.1%,三針科興為98.3%。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梁卓偉:來不及打三針者 第二針可轉復必泰
至於防重症成效,同樣在60歲或以上年齡組別中,一針復必泰為65.6%,一針科興為40.4%;兩針復必泰為89.6%,兩針科興為72.2%;三針復必泰為98%,三針科興為97.9%。
梁卓偉說,數據顯示市民一定要打三針疫苗,若能打三針,打哪一種疫苗都無所謂,但若來不及打三針,例如只打了一針科興,第二針可考慮轉打復必泰。他又說,數據是根據入院者數據計算,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如打三針者本身或較健康等。
何栢良引報告 續建議長者打復必泰
另外,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facebook引述哥倫比亞研究人員在《刺血針健康長壽》發表的全國疫苗成效評估,分析6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不同疫苗後預防住院和死亡的成效,其中80歲或以上打復必泰後,預防入院、預防入院後死亡和預防非入院死亡的成效,分別為79.3%、92.7%和83.4%;同一年齡層長者打科興後預防上述三種情况的成效,分別為43.4%、66.3%和59.1%。何表示,基於愈來愈多的科學實證,維持強烈建議年滿80歲長者打復必泰。
歐家榮表示,據現時數據,無論打科興還是復必泰都可大大減低長者死亡率,整體而言,80歲或以上長者若已打兩針或以上,比起未打齊兩針,死亡率相差四五倍。他又說,科學委員會早前建議已打兩針科興者,第三針可選復必泰,但會尊重接種者意願。
相關文章:【快測陽性】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系統啟用及熱線協助登記 須於24小時內上載證明【附連結】(更新3月14日)
若新冠口服藥覆蓋八成 第六波可承受
此外,港大醫學院根據數學模型推算,截至3月20日(本周日),本港染疫人數已達440萬,若社交距離措施及市民社交水平維持現狀,預計4月底每日感染人數會少於1000,政府下月開始逐步開始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之時,累計總感染人數約450萬,死亡人數8383,前提是有足夠口服藥及較寬鬆地向病人處方口服藥。
港大又預計,若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加上市民抗疫疲勞、增加出行等,個案數目預計會在4月底至5月初回升,並出現第六波疫情,假設6月1日各項防疫措施已全面放寬,且口服藥覆蓋率達80%,預計第六波疫情會在6月初見頂,每日入院人數約377,醫療系統應可承受,至6月30日染疫人數會增至668萬,死亡人數增至9476。相關數據已假設放寬入境限制後,每日「走漏」100至1000宗輸入個案入社區,團隊認為本港染疫個案眾多,只要確保旅客已打疫苗、上機前驗出陰性,相信放寬入境限制對本港疫情影響不會很大。
動態清零?走向風土病?
梁卓偉若後者兩條件:70歲長者九成打兩針、足夠口服藥
政府計劃下月起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社會應盡快討論前路要如何走。他分析「動態清零」和「走向風土病」兩個選項,稱若要動態清零,要在每日染疫個案跌至低三位數時推行全民檢測,但三輪全民檢測亦不足夠,並要準備好每找到一宗個案,都可能要追蹤高達100名接觸者安排檢疫,另因大量人已染疫,部分人在全民檢測中仍會驗出陽性。他又說,很難長期保持零個案,對於入境者、機組人員等,要採取更有效措施,做到滴水不漏。
梁卓偉續稱,若要「走向風土病」,有兩個先決條件,其一為70歲或以上長者兩針疫苗接種率達90%,其二為有足夠口服藥,並較寬鬆地向70歲以上長者、院舍院友、嚴重長期病患者或免疫缺陷等患者處方口服藥。此外,防疫措施要因應疫情不斷調整,例如若見有病牀不足的端倪,就應收緊措施。
梁卓偉說,選擇什麼選項要考慮經濟、民生等,但即使現在選擇動態清零,都只是一個「中途站」,走向風土病是必經之路,從科學角度,早些可控地進入風土病階段好過遲些進入,因港大估算現時本港六成人已感染Omicron BA.2病毒株,對於餘下四成人,對比起將來面對其他未知殺傷力的新變種,暴露在Omicron之下或更安全。至於會否影響和內地通關,他說現時兩地疫情風險不同,一定無法和內地通關,但中長線一定會通關,而是否通關不止考慮科學和公共衛生。他說,本港曾9個月清零,亦未能通關。
歐家榮:現按「清零」處理疫情
歐家榮昨在疫情記者會被問及現時是否合適時機「走向風土病」,他說目前仍按動態清零方式處理疫情。他又說,暫時見到個案數目在高水平徘徊,目前很難準確評估將來疫情走勢,會繼續留意,強調絕對有可能反彈。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動暈症】暈浪致頭暈作嘔 平衡系統「鐵三角」作怪 止暈食暈浪丸、薑糖有效?
- 頸肩痠痛或頸椎病作怪 留意6種臨牀症狀:頭暈惡心 健忘失眠
- 【頭髮護理】頻密洗頭頭油更多?頭皮都要防曬?多頭油成因:炎熱、食物過油、荷爾蒙失調
- 【冠心病】心臟血管粥樣硬化原因?斑塊含鈣量高影響通波仔 了解3種技術「除鈣」
- 開心果原粒連衣吃紓壓抗老兼護眼 製甜品小食大熱 小心脂肪、糖分飈升
- 【血糖監測】傳統「篤手指」vs 智能儀CGM 選擇與否3個考量 拆解驗血糖三大迷思
- 缺鐵可致貧血 經期是主因?增心臟衰竭、育齡婦女早產機會 補鐵三大注意
- 【驗眼】AI眼檢10分鐘篩檢青光眼、糖尿上眼風險者?瞳孔小、患柏金遜者不宜
- 痛風5個謬誤 消炎止痛後不戒口或擅停藥 尿酸結晶反覆發作傷心腎
- 小心暫時性黑矇或腦中風來襲!突然眼前一黑只是眼疾?瞬間恢復視力便不用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