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分享此內容:

癌症屬本港的頭號殺手,罹癌人數按年攀升,然而及早透過適當的檢查發現癌症,則可盡快介入治療,以延長存活率,甚至有機會根治。不過,癌症篩查五花八門,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都有個別的篩查方法,應如何選擇呢?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解釋,決定接受哪一種癌症篩查前,都應先諮詢醫生,因為醫生會按照每位病人的個別背景,基於7個高危因素,針對性地建議相對合適的篩查項目,惟需注意癌症篩查只適合無任何病徵人士的檢測,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應盡早諮詢醫生,以安排檢查及治療。

【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癌症篩查只適合無病徵人士,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求醫。

 

癌症篩查7個高危因素 度身制定合適方案

陳醫生指出,大部分癌症篩查,都會基於下列因素,為每宗個案個別考量,以制定最合適的篩查方案:

1. 年齡

2. 性別

3. 身體狀况

4. 生活習慣

5. 家族遺傳病史

6. 過往病歷

7. 其他相關資訊

 

肺癌篩查:高齡吸煙人士應每年檢查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肺癌是本港的頭號殺手,陳醫生表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高危因素,若經醫生評估下,如果屬55-80歲的吸煙者,又或者戒煙不足15年,而同時在過去15年每年平均吸煙30包或以上的人士,應考慮每年接受肺癌篩查,透過低輻射量電腦掃描方法進行檢查。

陳醫生引述研究指出,電腦掃描比X光掃描能更準確和精細地顯示出肺部結構,更能有助發現早期肺癌,以便及早診斷。

 

大腸癌篩查:50歲以上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測試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大腸癌在各項癌症中有着最高的發病率,陳醫生指出,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是最常用的大腸癌篩查方法,如果經評估後屬低風險群組,50歲以上人士可考慮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又或每十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不過,如果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有例如吸煙、經常進食加工肉類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高危因素,則應考慮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陳醫生解釋,大腸鏡檢查能讓醫生清楚觀察大腸內情況,如發現有瘜肉,可直接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或抽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因為部分瘜肉屬癌前病變,及早發現並切除有助防止進一步惡化成腫瘤。

 

乳癌篩查:40歲以上乳癌病發率較高

陳醫生指出,4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病發率比年輕女性高,因此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需要在醫生的評估下,可考慮定期進行合適的乳房檢查,而常見的篩查方法有二維或三維乳房X光造影、以及乳房超聲波掃描。

她解釋,乳房X光造影能有效發現未形成腫瘤的微鈣化點;乳房超聲波掃描則可輔助X光造影檢查,檢測腫塊是實體,還是內有液體的囊腫,進一步了解腫塊的性質。40歲以下女性的乳房組織密度較高,X光造影的影像可能不夠明顯,一般會選用超聲波掃描檢查。

【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4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病發率比年輕女性高,因此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需要在醫生的評估下,可考慮定期進行合適的乳房檢查。

 

子宮頸癌篩查:25歲以上有性經驗婦女定期HPV等測試

陳醫生指出,90%以上的子宮頸癌個案,均是因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致,通常這類病毒是由性接觸傳播,她建議25-64歲,兼有性經驗的婦女,可考慮定期接受HPV測試及子宮頸細胞檢驗(柏氏抹片),同時亦提醒女士在未有性接觸前,及早接受HPV疫苗注射,減低因感染病毒而導致罹癌的機會。

 

癌症篩查不適合有病徵者

陳醫生重申,每個個案的背景、身體狀况、涉及的高危因素等均有不同,醫生的建議及評估標準是「度身訂造」,她建議任何人士在選擇癌症篩查方法前,應先跟醫生商量;篩查完成後,醫生亦會詳細解釋及跟進報告,如有發現,會轉介相關專科作更詳細診斷和跟進。

陳醫生又強調,癌症篩查只適合無病徵人士,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求醫,作更詳細、深入的診斷及檢查,以找出病因。此外,不是所有癌症都有合適的篩查測試,而不少測試也有其局限或風險,以及並非所有篩查都是百分百準確,或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而減低患上癌症風險,應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例如不煙不酒、健康飲食、多做運動、接受疫苗注射等,都會有幫助。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