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部分長者體形偏瘦、肌肉量少或會被視為是正常的事,然而肌肉質量偏少有機會影響呼吸功能,也會較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因此絕對不能輕視肌少症(Sarcopenia)!有醫生提醒,愈早訓練肌力愈有利,特別是女士,宜50歲前已開始「練大隻」!
相關文章:健康專題:Young old健康
肌少症女性佔多 30歲後肌肉量每年減1%
養和醫院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肌少症在長者中很普遍,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研究發現60至70歲人士當中,百分之五至十三有肌少症;80歲以上則有百分之十一至一半人有此問題,情况值得關注。隨着年紀增長,人體退化會令肌肉量慢慢減少,30歲以上人士,每年會減少約百分之一的肌肉量。
肌肉質量、手握力量減少 步行速度減慢
肌少症的臨牀定義,並非以患者全身的肌肉量作為診斷標準,而是指供給體力的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減少。各地醫療組織就肌少症都有不同診斷標準,但整體而言,如病人的骨骼肌質量比同齡標準減少百分之十五至五十(每個年齡群組都有其標準)、手握力量比正常低、患者的活動能力轉差,都是肌少症的診斷指標。
要特別留意的是,部分病人例如更年期女士,她們的骨骼肌雖然減少,但由於脂肪增加,令體重維持不變,甚至不跌反升,或需要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掃描以檢查其骨骼肌肉量。
何謂肌少症?
1.) 骨骼肌質量比同齡標準低(透過DEXA檢查,男 < 7kg / m2;女 < 5.4kg / m2)
2.) 手握力量減少 (男 <28公斤;女 <18公斤)
3.) 日常活動能力差 (步行速度減慢)
相關文章:【長者健康】擊退肌少症 有力免跌倒 長者運動保良「肌」
肌肉力量弱易跌倒 影響呼吸功能
梁醫生指出,肌少症患者由於肌肉力量弱,令他們容易跌倒,另外由於呼吸需要運用肌肉,嚴重的肌少症患者,其呼吸功能都會受到影響,較大機會患上肺炎。然而,梁醫生表示少有長者單純因為肌少症而求醫,主要都是因為有其他疾病或跌倒受傷,經檢查後才發現有肌少症。
預防肌少症 從飲食及運動開始
肌少症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活動,令肌肉力量減少。梁醫生指出,萬一長者真的患上肌少症,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及運動改善情况。例如檢討日常飲食餐單是否營養均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是否合適及足夠,如改善飲食後仍然未能改善肌少情况,就需要進食一些較容易吸收的高營養食物,例如蛋白粉、營養補充品等。
另外亦要多做運動,除了鍛煉心肺功能的帶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梁醫生指出,更重要的是透過阻力訓練(resistance exercise)去訓練肌力,例如選擇一些有阻力的健身單車作訓練。梁醫生提醒,愈早訓練肌力愈有利,特別是女士,由於肌肉量比男性少,最好在50歲前便開始「練大隻」,減少日後肌少症的發生。
- 青光眼隨時偷走視力致盲 及早控制眼壓 藥物、手術治療方法多
-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 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 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 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 抑鬱症丨大腸影響大腦(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0)
- 白內障丨手術無風險?如何選擇人工晶體? 了解白內障手術的 5個問題
- 兒童健康丨疫苗不能預防的問題(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29)
- 痛症丨姿勢正確一樣中招 腰背痛 吸煙、緊張都關事
- 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