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牛津大學等多間英國大學和醫院共同進行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患上血栓、血小板水平少或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都明顯低於感染新冠的患者,顯示接種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其中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英國新冠大型研究:接種BioNTech或阿斯利康疫苗者 併發症風險遠低新冠患者
研究人員分析了逾2900萬名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間,注射第一劑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下稱牛津疫苗)或BioNTech-輝瑞疫苗(下稱BioNTech疫苗)的人士數據,以及追蹤了大約170萬名新冠患者,探究他們在接種或確診後8至28天,出現血栓塞(血管有血塊阻塞)、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數量低的疾病)等併發症的比率。
分析逾2900萬打針者數據 與170萬新冠患者比較
結果發現,接種完首劑牛津疫苗者,出現凝血情况和血小板數量低的風險,確實較尋常增加;接種完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者,因流向腦部的血液受限造成血栓和中風(即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亦比正常情况高。不過,這些比率遠低於新冠患者。研究員估計,1000萬接種了首劑牛津疫苗人士,接種後28日內因血小板數量偏低而入院或死亡者,佔107人;新冠患者確診28天內因此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有934人,高前者8倍。接種了第一劑牛津疫苗而於28日內因罕見凝血情况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佔66人,新冠患者則達12,614人,高前者近200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接種第一劑BioNTech疫苗 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發生率每1000萬人中有143人
至於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英國醫學期刊》周五刊出的這項研究已經過同行評審,由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等幾所英國大學和醫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全跟牛津疫苗開發者無關。
(彭博社/CNBC/BBC)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
- 【猴痘】再增感染個案 7月至今27宗 25歲男潛伏期內在港有高風險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