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症】認識紅斑狼瘡 勿從單一病徵判斷

分享此內容:

臉上出現紅疹的原因眾多,當中最常令大家擔心的紅斑狼瘡症,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失衡,自我攻擊身體各處組織引發炎症而引起,嚴重情況下可以致命。由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紅斑狼瘡症診療新趨勢」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由專家醫生分享紅斑狼瘡病人常見的皮膚問題及處理,以及診斷及治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原則,令市民加深了解。

 

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
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右)及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詳細講解紅斑狼瘡的各種病徵及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有不同分類 病情因人而異

紅斑狼瘡是嚴重疾病,有機會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表示,若病人臉部紅斑持續二至四個星期、有家族病史及相關病徵,應關注是否患上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有不同分類,當中最嚴重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因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產生抗體攻擊細胞和組織,包括攻擊肺、腎、肝、神經系統等,導致出現發炎反應及組織損害。若只攻擊皮膚,則屬於皮膚紅斑狼瘡,對健康及生命影響較為輕微。藥物引起的紅斑狼瘡是由於病人本身有紅斑狼瘡症的傾向,因誤服藥物,包括抗生素、血壓藥或心臟藥,因而誘發紅斑狼瘡。此外,若母親患有紅斑狼瘡,有機會傳給嬰兒,引致新生兒紅斑狼瘡,會出現紅疹及影響心肝功能。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慢性疾病,亦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可持續影響病人數十年。此病與激素、環境因素、遺傳有關,例如雌激素及紫外線,都有機會誘發紅斑狼瘡。雖然系統性紅斑狼瘡會攻擊人體不同器官,但病情因人而異,可能出現體質變差、淋巴腺腫大、脫髮、口腔潰瘍、臉部出疹、結締組織炎症、器官損傷等病徵。

 

皮膚紅斑狼瘡有特定性及非特定性皮膚症狀。非特定性皮膚症狀最為常見,例如出現免疫系統疾病或風濕病的病徵,包括瀰漫性脫髮、斑禿、口腔潰瘍、光敏性(曬太陽後的光敏感反應)、雷諾氏現象(遇冷後手指變白變紫)、指甲周圍病變、足部出現血管炎、紫癜、網狀青斑、結節性紅斑等。

假若病人出現特定性皮膚症狀,很大機會患上皮膚紅斑狼瘡。陳醫生指出,臉上出現顴斑(蝴蝶斑)或廣泛性皮疹徵狀,屬於急性皮膚紅斑狼瘡,病人確診後有超過九成機會其他器官受影響。出現環型或類似銀屑病型態,屬於亞急性皮膚紅斑狼瘡,一半機會其他器官受影響,並可能有光敏性病徵及新生兒紅斑狼瘡。慢性紅斑狼瘡則以盤狀紅斑狼瘡最為常見,雖然其他器官只有一成機會受影響,但對皮膚傷害最大,很多時會有疤痕。此外,很多皮膚問題容易與紅斑狼瘡混淆。例如臉部出現濕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皮肌炎,身體出現銀屑病、皮膚癬及皮膚癌等,病人可留意兩者分別。

 

紅斑狼瘡病
紅斑狼瘡病徵容易與其他疾病病徵混淆,市民細心了解當中分別。

 

以臨床及血清檢查作綜合診斷

香港每年約有700個紅斑狼瘡新增個案,發病年齡普遍在15至44歲。紅斑狼瘡診斷範圍在2012年經過更新,血清檢查方面涵蓋抗核抗體ANA、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抗磷脂抗體等指標,臨床標準方面亦有脫髮、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等病徵標準,醫生會依據病人各種身體徵狀及驗血報告進行診斷。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強調,不能單靠一個病症或驗血報告,即斷定病人是否患上紅斑狼瘡。他指出,很多時病人單靠驗血報告顯示抗核抗體ANA呈陽性,就以為患上紅斑狼瘡,事實上有三至五成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也會出現ANA;另外,即使抗dsDNA抗體呈陰性,亦不能排除患有紅斑狼瘡。醫生會了解ANA的濃度、形態、相連病症及測試原因作出診斷。

 

近年,有新的抗體測試Anti-DFS70,可作為紅斑狼瘡診斷的輔助工具。李家榮醫生表示,此抗體在紅斑狼瘡病人身上出現的數量相對正常人少,假若病人只是單獨出現抗核抗體ANA或Anti-DFS70,患紅斑狼瘡的機會較低。若病人抗核抗體ANA呈陽性,但有高滴度Anti-DFS70陽性反應,醫生亦可以此判斷病人無須定期驗血監察。

現時治療藥物主要有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抗瘧疾藥、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李醫生指出,抗瘧疾藥是非常重要的藥物,能處理皮疹及關節問題,並減少病人復發機會。免疫調節藥物則能減低免疫系統活躍程度以控制病情,並有助減少依賴類固醇,在近年有生物制劑可用於治療較頑固的紅斑狼瘡。另外,病人未必會有藥物副作用,若出現副作用,例如作悶及腸胃不適等,亦可與醫生配合處理。

李醫生強調,治療紅斑狼瘡的主要目標是為控制病情、藥物劑量服用得宜、盡可能減低身體受到疾病攻擊,以及減低對心理和生活質素的干擾等。他建議病人留意生活習慣,要均衡飲食、足夠休息及防曬,避免工作過勞或壓力過大,導致病情反覆。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