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分享此內容: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2019年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有逾6000人(臨時數字),僅次於癌症和肺炎。當中冠心病是本港常見的致命疾病之一。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指出,「很多人早期出現血管收窄時,並沒有明顯徵狀,或有部分人是在做運動或上樓梯、斜坡時,出現胸口痛或有被壓感覺等典型徵狀,才會求醫。」部分患者需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血管繞道手術(俗稱「搭橋」)。即使完成手術後,陳醫生強調,並非代表跟冠心病說再見,若不妥善控制三高或戒煙等,仍有病發及猝死風險。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通波仔和搭橋手術兩者有何分別?患者在手術後的康復進度又有什麼不同呢?

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冠心病的成因和高危因素是什麼呢?陳良貴醫生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長期吸煙、肥胖、有家族病史(患者早於60歲前已發病)、缺乏運動及睡眠窒息症等都屬於高危因素。要針對成因對症下藥,首先要有效控制體重、戒煙、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治療睡眠窒息症,有效管理身體狀况是預防和減低冠心病復發的最佳方法。

壞膽固醇積聚血管內壁 致動脈粥樣硬化

他續指,以高膽固醇為例,若體內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於血管內壁積聚,隨着年月形成斑塊,有機會導致血管變窄或阻塞,影響供血,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很多人早期出現血管收窄時,並沒有明顯徵狀,或有部分人是在做運動或上樓梯、斜坡時,出現胸口痛或有被壓感覺等典型徵狀,才會求醫。」陳醫生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發病時也未必會感到胸口痛或翳悶,只是在急步或上樓梯時較易感到氣促,故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進行檢查。至於其他不太常見的冠心病徵狀還包括容易疲倦、胃部不適及肩膊疼痛等。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指出,通波仔手術只能把脂肪斑塊壓平在心臟血管壁兩側,並不能令斑塊消失,故患者手術後需持續服藥、做好血管保養是減低復發的關鍵。

治療冠心病 通波仔術後非一勞永逸

經檢查及確診冠心病後,醫生會視乎患者血管被堵塞的嚴重程度,而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通波仔或搭橋手術。陳醫生以3條冠狀動脈血管都已阻塞為例:「若血管變窄的地方很長,而患者同時為糖尿病人,大多會建議患者接受搭橋手術,效果會較理想。但如果血管變窄的範圍較少,可以安裝支架的話,則會以通波仔手術處理。」

陳醫生闡釋,通波仔屬微創手術,患者一般都不用全身麻醉,醫生會透過裝有小球囊的微細導管插入患者手腕或大腿內側的動脈,再延伸至收窄的心臟血管。然後將導管末端的小球囊充氣,撐開血管,最後再植入支架將阻塞血管的粥樣斑塊壓平,令血管回復暢通。

通波仔手術 搭橋手術
不用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以微細導管插入手腕或大腿內側動脈,再延伸至收窄的心臟血管,小球囊充氣後撐開血管,再植入支架 從患者胸腔或手、腳取出血管,用作血管繞道
術後1-2日已可出院 康復較慢

需長期服食抗血小板藥

然而,陳醫生強調,通波仔手術只是把脂肪斑塊壓平在血管壁兩側,並不代表斑塊就會消失。因此病人在手術後仍需長期服食抗血小板藥,以保護血管與支架。更重要的是要控制所有高危因素,避免令血管再度收窄。

科技推動 OCT掃描儀 清晰血管情况及斑塊成分

近十年的通波仔手術,在科技的推動下已帶來不少新突破。陳醫生以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簡稱OCT)為例,讓醫生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血管變窄的情况、斑塊的成分(包括當中的鈣含量)等,有助為患者計劃更理想治療方案。而植入支架後,也可以透過三維圖像了解血管情况及手術效果,達至更精準的治療。

藥性金屬支架可縮短術後服藥時間

此外,新型藥性金屬支架也不斷改良,縮短了患者的服藥時間。例如最新的指引是,當病人植入新型藥性金屬支架後,一般需服食3至6個月的雙抗血小板藥(以往需服12個月),再配合持續服食一種抗血小板藥,加強保護血管。(急性心肌梗塞情況除外)

衝擊波球囊(Lithoplasty Ballon):適合血管嚴重鈣化的病人使用,擊碎鈣化物,令支架植入後的效果更理想。

控制三高、戒煙保養血管 減少復發機會

莫非術後病人也要一世服藥,沒有康復的機會?陳醫生強調,「康復」要視乎兩方面。一是相關臨床病徵是否已經完全消失,如胸口不再翳悶或運動時不再出現氣促;二是心臟超聲波結果顯示心臟功能穩定等。他鼓勵患者,在臨床上看到有不少康復的個案,關鍵是完成手術後,患者對血管的保養尤其重要,要定時服藥,切勿掉以輕心。

相關資訊:心臟導管介入資助計劃 支援4類結構性心臟病患者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