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症患者除了因身體不同的過敏反應而困擾外,亦可能因為症狀或行為令日常生活遇到困難,甚至有機會受到排擠、欺凌。隨着近年醫療技術突破,不少過敏症(如鼻敏感、哮喘、皮膚敏感、食物敏感等)已有治本療法,以達致長效控制沒有復發症狀的目標。在改善過敏患者生活的同時,亦需要身邊人接納,才能減少對患者的誤解和身心靈的負面影響。
過敏症患者日常生活受影響 被排擠或嘲諷
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兒童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指出,接觸過不少過敏症患者,他們因為身體的狀况而在日常生活遇到種種困難,如嚴重濕疹患者會因外表受到同學排擠;患有持續性哮喘人士也可能因未能進行劇烈運動,而無法參與喜愛的球類運動,又或者患有食物過敏病人不能隨意外出用餐,社交生活受到影響。甚或有些患者會被嘲諷或歧視,令他們不知怎樣面對。
找對致敏原 配合脫敏治療 可控制症狀
陳醫生指出,現時已有很多治癒過敏性疾病的方法,只要找到致敏原,配合適切的脫敏治療,有可能全面控制症狀。
此外,社區有不少病人互助小組,可以令患者對自身的過敏症多加了解,同時透過與病友互相分享經歷,可以獲得解決困難的心得。
嚴重患者透過社區支援 減身心靈負面影響
他續說,如有一些較為嚴重過敏的患者,小組會協助他們尋求社工或專職護士的協助,以盡量減少病人所受之苦。希望透過各方面的推動,能幫助患者減輕慢性疾病對身心靈所引致的負面影響。
過敏系列文章
- bed rotting爛在牀上非放空減壓 專家:影響睡眠兼不利身心健康
- 兒童口齒不清、無故流唾液?口肌發展障礙12個徵狀 言語治療改善說話及進食障礙
- 【深近視】 配戴OK鏡?矯視眼鏡?阿托品眼藥水?使用電子產品謹記「20、20、20」法則
- 【世界心臟日】護心飲食有妙法 (衛生處方)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及早治療高血壓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