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藥】轉服別嘌醇後出皮膚紅疹、頸腫、發燒 停藥續惡化至「毒性表皮溶解症」彌留方知帶藥物過敏基因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有年長病人獲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處方並服用痛風藥「別嘌醇(Allopurinol)」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先後出現頸腫、發燒及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更惡化為「毒性表皮溶解症」(TEN)等致命過敏徵狀,皮膚潰爛、如重度燒傷,於兩個月後離世。家屬在事主彌留之際,方得悉至親帶有「HLA-B*5801」基因,服用別嘌醇出現副作用的風險較高,其後於網上搜尋亦發現,不少醫學文獻及媒體均有刊載別嘌醇對擁有特定基因者風險的資訊,質疑醫生開藥時未告知副作用是「絕對有不足」,「如果當時有同我哋講……幾多錢都會自己做基因檢測」。醫管局曾在2012年《藥物安全期刊》引述海外研究指出,約有15%華人有HLA-B*5801基因,擁有該基因者服用別嘌醇後,有最多5%機率出現輕度過敏反應、最多2%有嚴重過敏反應,另在5.6萬人中有1人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或TEN。 (明報記者 何珮瑚)


轉服痛風藥「別嘌醇」後出現過敏反應 皮膚紅疹、頸腫、發燒  入院停藥續惡化

死者為患尿酸高、三高及慢性腎衰竭等長期病多年的七旬婦許婆婆。醫管局回覆本報指,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理解家屬對治療程序存有疑問,已安排醫護向家屬詳細解釋,亦會盡力提供協助及跟進其他需要。至於當日基於什麼臨牀因素決定處方別嘌醇,以及涉事醫生有否向病人講解副作用或注意事項,局方未有回應。


相關文章:【痛風】急性、慢性治療有別 痛風4個階段 注意尿酸水平 適當戒口減攝取嘌呤


醫局稱已派醫護解釋程序 未答開藥理由

許婆婆女兒蔡小姐向本報說,母親約20年前開始在西灣河普通科門診診所求醫。她憶述,今年4月26日陪媽媽覆診,醫生見其母曾獲發不少止痛藥,遂處方別嘌醇,並稱「對腎好、可以預防痛風」。蔡憶述,當日覆診過程不足5分鐘,醫生無告知別嘌醇任何副作用,取藥時亦無醫護講解需注意的過敏反應。

許婆婆轉藥後,曾因微燒求診家庭醫生,約一個月後出現頸腫、喉嚨痛及發燒等,到威院求醫後獲收入院,多番檢查未能找到病因。許婆婆留院至6月初,院方終懷疑她對別嘌醇過敏,醫生遂決定停藥,蔡小姐嘆道:「如果早啲停(藥)可能無咁嚴重喇!」

【痛風藥】轉服別嘌醇後出皮膚紅疹、頸腫、發燒 停藥續惡化至「毒性表皮溶解症」彌留方知帶藥物過敏基因
許婆婆用藥後約1個月,身上開始出現紅疹。翻查醫管局單張,別嘌醇常見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適、暈眩、腹瀉及皮疹等,若出現皮疹應停服及立即求醫。家屬蔡小姐稱,醫生開藥時並無提及相關資訊。(家屬提供)

停藥後過敏反應持續 皮膚潰爛「痛到震」 臨終前血肉模糊

不過,許婆婆過敏反應未有因停藥好轉,陸續出現皮膚紅疹、痱滋等,6月10日被診斷患「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身上多處皮膚脫落潰爛,如同嚴重燒傷。蔡憶述,母親曾透露洗傷口時「痛到震」、「成地都係血水」。同月21日,婆婆被轉往隔離病房,其後皮膚脫落面積漸增,SJS惡化成「毒性表皮溶解症」(TEN),臨終前嘴角滲血,面上有如嚴重燒傷的傷口,雙耳潰爛成「鴨屎綠色」。

眼見母親在病牀上不斷呻吟、血肉模糊的病容,蔡小姐坦言不敢再直視,需由其他家人繼續探訪,最終母親數天後病歿,出殯時屍體仍有血水滲出,無法瞻仰遺容,「原來有種藥會折磨一個人到咁先死」。

蔡小姐稱,母親彌留之際,她方獲告知母親帶HLA-B*5801基因,服用別嘌醇後出現SJS或TEN等不良反應風險較高。她質疑醫生當日未有盡責告知潛在風險,否則她將安排自費基因檢測,期望局方日後處方別嘌醇前為病人安排基因檢測。


相關文章:痛風成因多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 戒吃高嘌呤食物有用嗎?預防急性痛風注意3件事


彭鴻昌:轉藥後短期內安排覆診 倡製藥物安全單張

醫管局曾於2012年《藥物安全期刊》公布兩名病人服用別嘌醇後皮膚出現嚴重副作用,局方當時建議開藥前要教育病人,包括提醒服藥後留意病徵等。根據醫管局《病人約章》,病人擁有對處方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的知情權。醫委會《註冊醫生專業守則》亦列明,即使出現嚴重後果的風險偏低,醫生應向病人講解治療可能出現的風險。

跟進個案的社協幹事彭鴻昌稱,醫生應清楚講解藥物副作用,建議局方至少製作藥物安全單張,為病人轉藥後亦應安排病人短期內覆診。他又稱,多年來均有市民關注別嘌醇副作用,建議局方提供清晰處方指引,包括如何衡量處方的必要性等。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講解治療副作用絕非前線醫生單方面責任,醫管局作為全港最大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亦有責任監察醫生或藥劑師。

【痛風藥】轉服別嘌醇後出皮膚紅疹、頸腫、發燒 停藥續惡化至「毒性表皮溶解症」彌留方知帶藥物過敏基因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有藥物敏感?疫苗過敏病史?接種新冠疫苗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研究:帶HLA-B*5801基因者 服別嘌醇增SJS或TEN等致命過敏風險

此外,國際間多年來不乏研究顯示,帶HLA-B*5801基因者服用別嘌醇後,有較高機率出現「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或「毒性表皮溶解症」(TEN)等致命過敏徵狀,部分別嘌醇藥廠建議向華人處方前先做基因篩查,惟本港醫管局一直未有相關指引。醫管局曾就許婆婆個案安排召開藥物安全委員會會議,檢視不同數據後,建議醫生向所有新獲處方別嘌醇的病人做基因檢測,在電腦系統試行提示檢測功能。委員會主席蘇詠儀稱,委員會有定期審視需否調整處方藥物程序,但不諱言許婆婆個案「催化」局方提早檢視相關做法。


期刊早列風險 今倡新獲藥者做基因檢測

許婆婆獲處方別嘌醇兩個月後離世,彌留之際方得悉因帶HLA-B*5801基因誘發SJS,其女兒蔡小姐慨嘆本港對藥物敏感的認知較低,若母親離世可驅使醫管局強制為所有新處方別嘌醇者檢驗基因,能避免悲劇重演。醫管局曾在2012年《藥物安全期刊》引述海外研究指出,約有15%華人有HLA-B*5801基因,擁有該基因者服用別嘌醇後,有最多5%機率出現輕度過敏反應、最多2%有嚴重過敏反應,另在5.6萬人中有1人出現SJS或TEN。


15%華人有特定基因 最多2%服後嚴重過敏

翻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網頁,部分藥廠在其生產的別嘌醇藥物標籤上,建議在有較多人帶HLA-B*5801基因的族群,例如「漢族(Han Chinese)」、韓國及泰國等地,處方前為病人先做基因檢測以減風險。港大醫學院去年一項研究顯示,若在處方別嘌醇前為所有病人做基因篩查,比對患者用藥後出現副作用的住院及用藥成本,或可減約67%醫療成本。


電腦系統提示檢測 醫管局:明年初理順

醫管局稱,參考本地及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病例數據後,服用別嘌醇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病率約0.12%至0.3%,相信許婆婆個案屬罕見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局方專家近日檢視不同數據後,建議更新公院處方別嘌醇程序,包括建議醫生向所有新處方別嘌醇的病人先做HLA-B*5801基因檢測,另在電腦系統加設提示功能,提示醫生向從未服用別嘌醇的病人安排基因測試,預計明年初能理順相關流程。

蘇詠儀補充,局方每年約向6000至8000名病人新處方別嘌醇,做基因檢測的人數每年遞增,至近年按年有約6000人獲藥前有做相關檢測,而為應付日後需求增加,相關實驗室將理順流程以提高檢測量,預計可在數周內提供報告。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