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知多啲:失去安全感 窒礙個人發展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當孩子對人的信任崩潰,再也沒有什麼比這現實更殘忍。因為信任是安全感的來源。沒有安全感,人便會經常處於焦慮、恐懼的狀態,對身邊的人和事也充滿猜疑,很難與人建立開放坦誠甚至親密的關係,也會影響自尊感、自我認同、自我實現,窒礙個人發展;信任和安全感是每個人心理發展的基石。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著名理論——需求層次,就是說人類的需求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而安全感和信任,就是僅次於生理上的需要。信任和安全感讓人可以活在免於恐懼的自由空間,有能力與人建立真誠互信的關係。安全感也會為人帶來穩定的情緒,讓人更能發揮所長,尋找生活的意義。

社運中「受傷」 互信變脆弱

在過去半年社會運動的洗禮下,以往我們一直信守的核心價值、道德標準、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已變得十分脆弱。在這段期間曾經被傷害過、被威迫過、被暴力對待過的人;又或是那些曾經目睹過不公義、不理性、超越道德底線的事情的人,他們對身邊所有事物也會變得很敏感,會更容易懷疑身旁的人是敵還是友,那份莫名的恐懼確實是難以形容。這也令我想起那些臥底,一直以為是好兄弟、好姊妹、好朋友,卻在你完全沒有防範之下傷害你,那份心寒的感覺,一生難忘,從此對人的信任盡失。

長期活於恐懼不安終崩潰

阿明其實是個能力很高,很有抱負的孩子,在這麼困難的成長環境下,也能獨力面對生活的挑戰。但無論能力有多高的人,長期活於恐懼不安的環境下,也總會有崩潰的一天。特別是當社會出現大動盪之時,就會令這些原本安全感基礎不穩的孩子更容易倒下來。

安全感的建立從來沒有捷徑,是建基於人與人之間長期的互信經驗。摧毁容易建立難,毁掉之後重建更難。阿明一直希望爸爸承認自己的錯誤,改變過來。但是,自以為是的人往往只會推卸責任,埋怨別人,又怎會面對自己的過失呢!幸好阿明最後在社工和教師的幫助下,擺脫了終日惶恐不安的生活,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並搬到生活較穩定的宿舍居住,重建自己的人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